三伏天怎樣祛濕氣 養生小知識

三伏天天氣炎熱,但是有部分人身體的濕氣還是很重,所以祛除濕氣是一直需要解決的問題,那麼在三伏天怎樣祛除濕氣呢?又有哪些調養身體的小知識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養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三伏天怎樣祛濕氣 養生小知識

三伏天怎樣祛濕氣(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
  
食療祛寒
  三伏天可適當吃些温熱祛寒的食物,避免進食寒涼食物。羊肉、鯽魚、山藥、枸杞等都是温補的食物,烹飪時還可適量加些大蒜、生薑等調料,也可暖脾胃,去寒邪。

三伏貼
  “三伏貼”是根據中醫“天人相應”、“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觀念,通過中藥穴位敷貼,由中藥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貼敷一般適合體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體關節疾病、宮寒痛經等,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特別是經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羣可以考慮此法。

泡腳祛濕寒
  人腳上有脾經、胃經、肝經、腎經等腑臟經絡,三伏天通過泡腳可通經活絡、温煦腑臟,調節臟器功能,改善毛孔的血液循環,加速祛除身體寒氣。泡腳時間不能太長,泡腳不能泡到出大汗,出汗太多傷氣血,正所謂“大汗亡陽”。因此,夏季泡腳最好用40℃左右的温熱水,具體以不出汗為原則。

吃薑
  姜含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特別是姜具有利膽、健胃止嘔、闢腥臭、消水腫的作用,鮮姜滋潤而不傷陰,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若然常感胃寒、食慾不振,可以經常含服鮮薑片,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

艾灸祛濕寒
  艾灸是通過灸火的温熱力及藥物作用,對穴位進行刺激,温經活血,扶正祛邪。採用艾灸療法,可以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健脾和胃、温陽散寒。

刮痧
  刮痧一般只針對於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風清熱、祛風散寒的作用,後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刮痧後最好能喝一大杯温開水以幫助排毒,刮痧部位不要受涼。

三伏天怎樣祛濕氣 養生小知識 第2張

喝熱水
  三伏天是人們陽氣最旺盛的階段,此時人體為了順應天時正處於“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的境地,喝熱水的目的則主要會是為了發汗,也就是中醫所説的發汗解表功能,起到透裏疏通、清熱的作用。但是這只是一種養生方法,雖然可行但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並不是短短一個三伏就可以排除體內的濕寒的。

拔火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改善。夏季留罐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左右。對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膚破損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則會造成感染等後果。

吃羊肉
  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裏,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不過,“吃伏羊”並非人人適合。熱性體質、容易上火、身體容易發“癰疽疔癤”的人,並不適合包括“三伏補”在內的“冬病夏治”。

防濕健脾胃

要注意對脾胃的保養,脾胃虛的人少喝冷飲、少吃涼菜,注意肚臍不要受涼。三伏天是消化道疾病多發的時節,在飲食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冷飲冷食不宜過多,一切都應以適量為宜。

三伏天養生指南
  
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季受氣温影響極易積藴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髮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於火上澆油。

口渴後不宜狂飲
  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後,不宜大量飲用白水,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後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如不及時補充鹽分,則使體內水、鹽比例嚴重失調,導致代謝紊亂。

常備防暑藥物
  盛夏酷暑,高温燥熱,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甚至噁心、嘔吐等症狀,為了安全度夏,家庭應準備一些防暑藥物,常見的藥物和食物有: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金銀花、菊花、荷葉、西瓜。

學會睡好午覺
  夏日,日長夜短且天氣悶熱,睡眠時間少,睡眠質量差。如能午後稍睡片刻,猶如給大腦充電,有利體力恢復。

三伏天怎樣祛濕氣 養生小知識 第3張

濕度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但是年老體弱和平時缺少運動者,萬萬不可劇烈運動,否則有害無益。世界共識,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熱茶比冷飲效果好
  醫學研究表明:防暑降温,熱茶比冷飲效果好,而且維持的時間更長。茶中含有豐富的鉀。夏天出汗增多,常使鉀離子丟失過多,鉀與鈉共同維護細胞內外正常滲透壓和酸鹼平衡,對神經、肌肉功能,特別是心肌的正常運動有重要影響,體內鉀不足時,常覺疲乏無力,食慾減退,耐熱能力下降,甚至導致中暑。夏日常飲茶,可補充人體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有效地預防中暑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