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知識 七夕節又稱為什麼節

七夕的星空,無限的美好,牛郎織女七夕的相會,讓民間的人們對美好愛情更加嚮往,傳承不變的愛情讓七夕節成為了如今的情人節。那麼,本期的老黃曆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七夕節又稱為什麼節。

節日知識 七夕節又稱為什麼節

七夕節又稱為什麼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粧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夕節的一些故事:
  古時,七夕節又稱為女節、“乞巧”節,民間相傳是牛郎織女到鵲橋相會的日子。在百姓心中,織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每逢七夕當日,各個階層的家庭,不管是宮廷宰輔,還是士庶之家,皆“作大棚,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蔬菜、肉脯,邀請女流作巧節會”。宴會後,女流和家中的妻女都要面對銀河方向跪拜,向織女乞求“智巧”。到了明朝,女節更加隆重,宮庭中還會舉辦盛大的“七夕巧筵”。

由於女性服用膏方,能使容顏煥發,皮膚充滿光澤和彈性。因此每年的七夕之前,明清宮廷御史、尚書、侍郎等大小官吏,都要到皇帝御用的鶴年堂藥鋪預訂膏方,進貢皇后、皇太后、皇妃、公主,也供家中妻妾、女兒享用。鶴年堂的益圓膏、蘇仁膏、玉仁膏、桑葚膏、枇杷膏、龜苓膏等“五季膏方”,有着獨特的效果,成了宮廷大小官吏的首選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