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起源是什麼 又稱什麼節

七夕節是從古時就有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在七夕會有不同的民間活動慶祝節日的到來,那麼七夕的起源是什麼呢?七夕節又稱什麼節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曆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起源是什麼 又稱什麼節

你可能感興趣:2020年出行吉日

七夕起源是什麼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着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起源是什麼 又稱什麼節 第2張

你可能感興趣:2020年領證吉日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起源是什麼 又稱什麼節 第3張

你可能感興趣:2020年結婚吉日

七夕節又稱什麼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粧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