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韓國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是我國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經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端午節最初是中國民眾為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韓國端午節的來歷吧!

詳解:韓國端午節的來歷

在韓國,端午祭的時間和我國的端午節一樣,都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祭在韓國相當普遍,據韓國學者考證,端午祭的內容在“朝鮮時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來被追溯到一千年前。在1967年被確認為“無形文化遺產”之後,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動恢復並發展起來。現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數種祭典和假面舞劇,還有農民樂舞比賽、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棋王比賽等文娛節目1000多個。從五月初一到初十,還舉辦全國性的盛大的“亂場”(廟會集市),各地特產商品集中展銷,規模很大。

端午節的起源與稻作農業的起源有關,與水有關,每年農曆5月正是漲水的季節,為了祈求大水不將水稻淹掉,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祭神。這樣才慢慢形成這個節日。而稻作農業的起源新石器時代,是公元前三世紀,由我國的水稻傳向日本。韓國的端午節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形成的。

韓國江陵的端午祭,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在韓國的許多典籍中都記載了對“端午”的解釋,這種解釋和中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如韓國也稱五月初五日為“重午”、“重五”、“端陽”、“五月節”,韓國特有的詞是稱“端午”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髮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粧,稱為“菖蒲粧”。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

江陵端午祭期間的祭祀儀式主要來自神話傳説,他們所祭祀的神靈是“大關嶺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國師城隍“梵日國師”、大關嶺國師女城隍鄭家女等。

江陵端午祭是現在韓國保存比較完整的傳統節日習俗之一。原來在韓國許多地區都有端午習俗,後來隨着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了,唯獨江陵地區完整地保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