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傳統的潮汕春節七件事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之中最盛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而在我國潮汕地區,春節期間有着許多源於中原地區又異於中原地區的節日民俗。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傳統潮汕春節到來時,在地人都要做的七件事是什麼。

堅守傳統的潮汕春節七件事

剃個雅頭過大年
  潮諺裏説:“有錢無錢,剃頭過年”。潮汕人愛清爽整潔,把理髮叫做剃頭,有“剃個頭,雅三毫”之説。潮汕舊年俗中,初一十五是不能剃頭的,所以在年前,男(特別是小男孩)必剃頭,女必“挽面”,以容光煥發迎新年。

“挽面”是潮汕女性理髮美容的一種特別手藝,以前,女人只有出嫁或年節時才享受這種待遇。即請人用線將新娘額前、鬢角的汗毛拔掉,修出彎彎的月牙眉。現在,愛美的姑娘只要花上幾塊錢,經阿婆們一雙手、幾根線的精心打扮,臉蛋便流溢出青春的光彩。

潮汕人做事碰上了麻煩,常説“頭日剃頭就遇着個鬍鬚”,因為怕麻煩,所以,潮汕人年前都把自己拾掇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自己“雅三毫”,別人見了也“喜三毫”。除了剃頭,小朋友都洗澡試新衣,舊俗傳,若年三十晚上忘了洗澡的人,將來就要變成牛。

另外,年三十晚千萬不能晾衣服。因為大年夜晾衣服,今年不幹,明年也要幹。故潮諺曰:“三十夜晾衫——今年唔炯(音‘刀’)明年也要炯。”即遲早都完蛋的意思,這是春節大忌之事。

特色年貨趕新鮮
  除夕前,潮汕人都紛紛上街忙碌張羅備辦特色年貨,家家户户或買雞鵝鴨,或辦魚肉鮮,或置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或添制新衣服,或選購年畫年花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

外酥內嫩粿肉香
  春節前幾天,潮汕家家户户家庭主婦們都很忙,諺雲:“年到節到,唔閒到哭。”以前做粿是必須的,潮汕人所稱的“粿”,是一種屬於年節所制糕點的總稱呼。用粘米粉、糯米粉、綠豆粉、麪粉,拌上各種佐料,蒸製成各式各樣的粿品。

民諺曰:“三十夜借粿架——免想。”現在,城裏人家很多不再自制鼠曲粿,而直接上街買,而唯一過年必自制的是皮酥肉嫩的潮汕粿肉。粿肉是潮汕人過年不可或缺的年菜,配料做工相當複雜,一家人做粿肉成了潮汕人過年少不了的風景和年味。舊時,過年的粿肉做得好不好吃、漂不漂亮,也是衡量一個潮汕媳婦賢惠與否的一個重要條件。

堅守傳統的潮汕春節七件事 第2張

喜貼門神掛春聯
  寫春聯、貼門神對聯是潮汕人過年少不了的事,每當大年三十日(或年廿九),家家户户都紛紛貼門神春聯,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户裝扮一新,放眼都是喜慶的年味。

潮汕對聯最有名的莫過於明代潮州才子林大欽撰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一聯。據傳,林大欽早年曾當過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初一,東家夫人過生日,請來先生撰寫春聯、壽聯,只見林大欽提筆沾墨,不假思索便寫出了此聯。

爆竹煙花樂連連
  年三十是歲之首、月之首、日之首,潮汕俗諺雲:“一夜加二歲,五更分二年”。過了零時,家家户户燃“爆竹”,長輩稱為辟邪,小朋友和小年輕則以喜慶為樂,喜歡到江畔或空曠的地方燃放小煙花,爆竹煙花聲聲響,歡聲笑語樂連連,除舊歲迎新春的吉慶就在爆竹煙花中瀰漫。

巨香祈福保平安
  按潮俗,大年初一到元宵,日日都是吉日,潮汕人喜歡在此期間祈福、許願或辦喜事。“食飽飽,穿雅雅,口旦好話,街頭巷尾看紅燈;放鞭炮、掛燈籠、看巡遊,家家户户喜洋洋。”

新春佳節將到時,潮汕人第一件大事是——給供奉在自己家裏保佑全家大小平安的老爺、神仙們放個假,讓他們“回家”過年。這一天,家家備足三牲、大粿,讓神仙們飽餐一頓,並燒足紙錢,給足“路費”,讓神仙老爺們坐上神轎回家。還將全家大大細細的生辰八字,寫於紅帖,縛在神轎,希望神仙老爺“上天説好話,落地保平安”。

一家逛春又拜年
  年初一大早,全家人都到客廳來聚拜,阿公、阿嫲坐正堂,晚輩給長輩來祝福,孩童手捧橄欖盤,捧到阿公阿嫲、爸爸媽媽跟前説:“阿公阿新正如意!”阿公阿嫲就説:“福氣、福氣,橄欖拓來試!”從初一至初四,均為拜年日子,但潮汕人最喜歡初一二,故潮汕俗諺雲:“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