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農業節日 龍抬頭與耕牛

每年的農曆二月二,民間稱為“龍抬頭”,據説古人在這一天敬龍祈雨,祈求豐收,有的地區還把這一天作為土地公的生日來祭拜,可見這個節日帶有很強的農業色彩。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龍抬頭與古代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耕牛,有沒有什麼聯繫。

歷史悠久的農業節日 龍抬頭與耕牛

“二月二,龍抬頭。”龍抬頭據説起源於三黃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黃帝送飯,御駕親耕”。後來這一習俗被髮揚光大:每逢二月二都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耕一畝三分地。因皇帝帶頭親耕,這以後,二月二便定名為“龍頭節”。

農曆二月二是人們過完春節回到田裏勞動的時候,正值春耕開始之際,在武都區流傳着“二月二,調牛兒”的諺語和調教耕牛以備春耕的習俗。這天,農人把已到耕齡的牛兒趕到閒地裏,駕上勒,套上犁,吼上悠長高亢的牛歌進行調教。

據農人們説,二月二調的牛耕地聽話,受使喚,耕起來攢勁。如果這天牛調得成功,便向別人誇耀自己的耕牛。有諺語流傳:“二月二,炒豌豆,我家餵了個大犍牛。”

人們倍愛耕牛,因為牛是農人的衣食父母,在每年正月二十三還要把蒸饃、花捲等上好的麪食掰成碎塊餵給牛吃,並有俗語云:“正月二十三,老牛老馬歇一天。”但一到二月二前後,牛想歇也歇不成了,因為有“春官”走鄉串户向人們報春,提醒人們春耕開始了,併發《春牛圖》。

所謂《春牛圖》,又稱春帖子,類似於今天的年曆,多為木版刻印,上有時日干支、二十四節氣,並畫春牛、芒種、財種、喜神的方位。《春牛圖》下方畫有一春牛,牛背上還騎着一個人,這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