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一掰大暑節氣的民俗和養生

在每年陽曆的7月22日—24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時正值“中伏”前後,進入我國一年中最熱的時期。
  那麼,就請大家隨董易林一起,來看大暑節氣都有哪些民俗?這個節氣的養生保健又有需要注意些什麼?

掰一掰大暑節氣的民俗和養生

大暑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一種是吃熱性食物進補。

關於消暑食俗,粵東南地區流傳着一句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乾後是一種消暑的甜品。台灣地區則有在大暑吃鳳梨的習俗,因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而且具有良好的敗火功效。

“吃大姜、過大暑”,是一種具有良好滋補效果的進補方法,因此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需醫生開藥方”的説法。“喝暑羊”是流行在魯中南革命老區沂蒙山區和魯西南地區的大暑習俗。其中,以山東單縣羊湯最為聞名。伏暑的羊湯湯質優美、營養豐富,具有健腺益氣、温補腎陽的良好功效,成為農閒時期人們飯桌上的一道風味俱佳的滋補美味。

而説到大暑後的養生保健,當以消暑祛濕為重中之重。俗話説:“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大暑之後,隨之進入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而且此時天氣不僅炎熱高温,而且潮濕難忍,因此消暑祛濕刻不容緩。

大暑時節,人的新陳代謝旺盛,體力消耗較大,加上日長夜短,睡眠不足,並且由於天氣炎熱造成個人流汗較多,津液流失等,人們很容易因此導致全身乏力,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狀。這就需要注意午休來彌補睡眠不足、精神不濟的情況。同時要多喝水,並在飲食方面多加註意調理。

夏季五行為火,對應人的心臟。夏季暑熱之時,也是心臟脆弱之際,且容易煩躁不安,心火旺盛,這時最適合多食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僅能清熱,還可祛濕消暑,鎮定心神,緩解不安情緒。如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不僅健脾開胃、增進人的食慾,還有預防中暑、祛除濕熱的功效,可謂一舉兩得。除了宜在大暑後多食苦味食物外,一些應季的甘涼或微寒果蔬也適合多吃。比如菠蘿、西瓜、西紅柿等,都是祛火補心,清熱健脾。都是適合在大暑後食用的應季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