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資料大全

24個節氣在中國有着非常豐富的一種歷史文化含義,每一個節氣都有着特殊的意義存在的。那麼在大暑這一個節氣之中,我們應該從哪一些方面瞭解到它的歷史由來呢?還有就是不同的地方,對於大暑這一個節氣有什麼樣的一種風俗文化傳承呢?

大暑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資料大全

  大暑節氣的由來
  大暑節氣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其中之一,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鬥指丙;太陽黃經為120°;公曆7月22—24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氣候特徵:高温酷熱,雷暴、颱風頻繁。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我國多地高温潮濕多雨。這個時節陽光猛烈、高温、潮濕多雨,雖不免有濕熱難熬之苦,卻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農作物在這個時間短生長的速度是最快的。
  大暑節氣的風俗
  曬伏姜
  在我國曬伏姜的習俗源自於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温暖保健的功效。伏姜中的薑辣素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喝過伏姜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裏呆久後,喝杯伏姜能及時消除因為身體寒冷所造成的所有不舒服。
  大暑節氣的忌諱事項
  在我國的民間大暑節氣,忌“快”運動、忌“急”冷水、忌“爆曬”、忌長時間吹空調等。由於大暑前後,温度相對較高,加之南方的天氣往往悶熱、潮濕,人體感覺不舒服,即使大汗淋漓也解不了困熱,反而更容易中暑。因此,大暑之時要避免過度勞動,同時減少運動量,少出門活動。在暑久天,天氣熱,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冷水裏面泡着。或者一熱,就想喝冰水解解渴。其實這對腸胃非常的不好,還會引起身體的種種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