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寒天第一九開始 此段時間的歌謠

每一個節氣對於我們生活之中的天氣產生了哪一方方面的影響,是我們應該去考慮的一個問題,因為這在未來的生活之中是十分重要的存在那麼數九寒天之終止的又是什麼樣的一種天氣變化呢?數九寒天又是從哪一個節氣開始,在我們的生活之中出現的呢?

數九寒天第一九開始 此段時間的歌謠

數九寒天開始時間

數九開始的時間是從冬天的冬至日算起(從冬至開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開始),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個九天,數滿九九八十一天為止。在冬至時期,白天最短,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最小,單位面積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強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陽熱量最少,地面日熱量收支逆差尚未達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後,雖然白天日趨增長,但增長的速度卻很緩慢,從冬至到“三九”這一時期,平均每天只增長約一分鐘,同時,太陽直射角度與地面夾角增加也很緩慢。

數九寒天的歌謠

在我國民間有着廣為流傳的“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數九歌謠版本很多。版本示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個歌謠代表了我國民間勞動者對節氣的總結。

 數九寒天的習俗

在我國的古代明代出現了 “畫九”的習俗。所謂的畫,實則是冬至後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此外,清代還有“九九消寒詩圖”,圖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內容從遠古時代的“治世”到本朝代的“金鑾大清坐”,稱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歷史“大事記”。繼“畫九”後,清代又出現了“寫九”的習俗。“寫九”的文化味也是很濃的,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或“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九字(當然是繁體),先雙鈎成幅,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寫(類似書法練習中的“描紅”)。用粗毛筆着黑色,每字九筆,每筆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筆後,還要用細毛筆着白色在筆畫上記錄當日天氣情況,所以,一行“寫九”字幅,也是九九天裏較詳細的氣象資料,代表了九九天氣的變化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