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夏至的含義是什麼 故事

地理學上常被提及的“二分二至”,就包括夏至,作為夏天裏一個重要的節氣,常常會和立夏混在一起,其實這兩者有很顯著的區別的,無論是氣候或者習俗上,都有各自的特色。本篇主要介紹一下它所代表意義,以及有何來由。

二十四節氣夏至的含義是什麼 故事

夏至的含義
  它指的是我國傳統曆法的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於夏季的第四個時令,依次為: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太陽在黃道上經過90°至105°的時間段被認為是夏至。日期大約為每年6月21日或22日至7月7日或8日。進入該時節後,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害也迅速滋生蔓延,需加強田間管理。

二十四節氣夏至的含義是什麼 故事 第2張

有什麼特殊的寓意
  這個節氣狹義上其實是指太陽在天球上經過黃經90°的時刻,即6月21日或22日,例如今年就在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農曆的五月十二。其中黃道上經90°的點又稱“夏至點”。漢字中的“至”,也就是最、極端的意思,它屬於夏天裏天氣炎熱的標誌性節氣。此日太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其後太陽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動,白晝漸短,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
  有何來歷典故
  其實它由來已久,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這個節氣。根據古籍《恪遵憲度抄本》就有對它的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古時它的別稱為“夏節”、“夏至節”,人們會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周禮·春官》記錄:“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到了周代,夏至祭祀意為清除疫癘、荒年與飢餓死亡。《史記·封禪書》寫道:“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從以上所述都可窺見該節氣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