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姓氏買之“買”姓的出世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中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散居全國、分佈最廣的民族。“買”姓也是回族人的姓氏,雖然現在還沒有被列入百家姓中,但卻大受好評。那麼買“買”姓的來源如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回族姓氏買之“買”姓的出世

回族人是由中國和其他國家民族,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民族。這些民族包括了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以及突厥語系民族,在唐代到中國跟蒙古族、維吾爾族及漢族相融合產生。距今600年前的元末明初,今日的回族人口開始成型。651年正式傳入中國,大批穆斯林商人陸續由海路來華,先知的弟子撒哈八·斡葛思在廣州傳教。回回人於廣州、西安等城市定居,建築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禮拜寺。當時他們被稱為蕃客,至元代被稱為回回蕃客或南蕃回回,成為回回人的一部分。回回一詞初見於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和南宋彭大雅《黑韃事略》中,主要指葱嶺東、西處於黑汗王朝統治下的回紇人。回回是回紇的轉音。民間也有將回回稱為回紇。回回,回紇,回鶻三名可以通用。黑韃事略提出,回回國,回紇之種。證明概念互換。回回在蒙古語有另一稱呼:撒爾塔兀勒,專指花剌子模,廣指中亞,西亞穆斯林。元代,穆斯林被歸入色目人等級,高於漢人和南人。買氏回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的西北地區。

回族中的麥氏,取自先祖經名首音的諧音漢字。阿拉伯語“麥術丁”(Maisad-Din)可譯作“麥述丁”、“買述丁”等,故有以“麥”後“買”為漢姓者,稱麥氏、買氏。在文獻《回教民族説》中記載:“買述丁之後裔姓買”,故而在《姓氏詞典》中稱買氏為“回族姓”。在元朝至正四~七年(公元1344~1347年)任中政院使海道萬户府達魯花赤的買述丁,先世為不花刺人,元太祖成吉思汗時隨父入關,為政期間輕徭減役、革除弊端、裁減宂員、禁官府壓價購民財、備銀賑災,功績十分卓着。元朝學者曾撰《買公惠政碑》頌其德政。

“買”姓中最出名的無非是武術大師買壯圖。

買壯圖(公元?~1876年待考),回族;河南魯山人。着名心意拳武術大師。現在河南、上海、安徽、武漢等地流傳的心意六合拳多源自於買壯圖,他是心意六合拳一代集大成者。買壯圖生於清道光初年,活動於咸豐、同治時期,逝世於清光緒三年,終年八十餘歲。這個時期是中華武術登峯造極之年,他和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雲深大師齊名黃河南北,同車毅齋大師並列為意拳三絕。買壯圖大師的入室弟子有:丁兆祥、李海森、買朋憲、袁鳳儀、尚學禮等人。諸弟子親承師訓,又獎掖後人,故買壯圖事蹟絕招,在河南心意門中有口皆碑,傳為美談。

清咸豐年間,舞陽縣北舞渡鎮清真寺阿訇丁兆祥,某日見一老者禮拜,因面目陌生而叩問姓名,始知是魯山買壯圖,經商路過渡口,入寺禮拜。二人促膝暢談,感情相投。買壯圖於寺外試技,用手掌近按一隻蝴蝶,讓其任意飛翔,自己隨蝶轉折飛奔五里之許,其蝶仍在掌中。這種粘蝶之功使丁讚歎不已,當即拜買為師,留其在寺教習心意拳法。郟縣心意拳師李海森,去魯山探望其表兄買壯圖。

      一日,雨後復晴,驕陽似火,表兄弟在屋內品茶乘涼,恣談拳法。李海森聽到高興處,不禁手舞足蹈。適門外石榴樹上麻雀喳喳亂叫,惹起心煩,欲撥掉此樹,卻被表兄制止。買壯圖從座椅上突然躍起,左手指在空中挑起竹簾,飛躍上樹,右手指早已夾住一雀。這種飛手擒雀之功實屬罕見,使表弟十分折服。心意拳是歷史上的心意拳家們在三百多年的艱苦捶練中,象沙裏淘金一樣精篩細選出來的武術精華,成為祖國瑰寶。買壯圖大師是精練簡化心意拳的傑出代表之一。心意拳套路四把捶,在拳譜中稱為心意四象,暗含着龍虎猴馬等十大動物之意,基本拳式為:出手橫拳、斬手(或稱斬捶)、虎撲把及鷹捉把。拳式結構極其簡練,每個動作幾乎是直來直往。

      流傳最早的是馬三元式四把捶,其招數多達二十八式。買壯圖將二十八式馬式四把捶精簡到三個半拳式,把重式和侵撲站全部刪掉。僅加反背做為半式,充分發揮心意拳在武術技擊中以少勝多,以短見長的科學道理。時隔一百四十多年,從無人能將買式四把捶隨意更動、增加或減少半式。買壯圖對心意拳的貢獻之大,由此可見一斑。演練內、外長拳的武術家大多明瞭,倘若把所練的武術招數全部化解,運用到技擊中去是很費勁的。在搏鬥中時會出現顧此失彼,手足無措的現象。而心意拳法本着少而精的原則,大膽割棄複雜拳式,着重四把捶的鍛鍊,靜如山嶽,動則崩翻,攻中帶防,柔中寓剛,渾然一體,瞬息萬變,既是套路,又是散手。長期練習買式四把捶,會鍛煉出心意門中所要求的決斷勁,俗稱爆發力,也叫內勁、六合勁。買壯圖曾作一首發人深省的心意拳六合歌訣:“練拳容易得藝難,靈勁上身天地翻。六合相聚人難躲,遇人好似弓斷絃。”

買壯圖為中國武術事業作出了貢獻,他的光輝業績,將永遠流傳在人們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