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説中的水火不容:水氏與火氏的故事

解讀百家姓水姓。傳説中的水火不容,讀水氏與火氏的故事。水姓在中國歷史上起源時間較早,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據《姓氏五書》雲 ; 水是當指水為氏,如河氏,淮氏,湖氏之類。

傳説中的水火不容:水氏與火氏的故事

“水火不容”的規律在他這裏不管用

中國姓氏多種多樣,關於姓氏的故事也生動有趣。

近日,在鄭州工作多年的水先生稱,“水火不容”的“自然規律”在他這裏不管用。

水先生在鄭州從事商貿工作,經常出差。他幾年前去北京辦事時,遇到了負責接待他的火小姐,“接到她的名片,我一看她姓火,頓時感覺很有意思。”

“她姓火,我姓水,不用寒暄,就感覺很熟。”水先生説,他們當時聊得很投機,這幾年一直沒斷聯繫,還互相到對方老家探訪。“一個姓水的,到了火姓人聚居的地方,那感覺相當奇妙。”

水先生介紹,他老家在甘肅蘭州,與央視着名主持人水均益是同鄉。據他了解,全國水姓人數不多,但在河南的一些省轄市都有分佈,他還曾探訪過洛陽宜陽縣的水寨鎮、水兑村、水磨頭等水姓人聚居的地方。

“據説,水姓和火姓的祖先‘水火不容’,這是真的嗎?”水先生説,他對水姓和火姓的起源很感興趣。

水姓起源

共工氏“以水紀事”

《左傳》記載:“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管子》記載:“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夫下。”

在古籍記載中,共工氏被稱為“水神”,掌管天下的江河湖泊。後代史學家考證,歷史上確實有共工氏這個人物,是生活在水邊一個強大部族的首領。

春秋時的郯國國君郯子曾説,共工氏自稱有“水德”,並以水紀事,他設置的各部門長官,都用“水”字來命名,如湯水氏、竭水氏、根水氏、桑水氏、游水氏等,掌管各個湖泊、江河。

這些官員的子孫中,有人便以先祖的官職為氏,稱“水”氏,這就是水姓的來源。所以,如今大多數水姓人都尊共工氏為得姓始祖。

不過,水姓也有其他來源。《姓苑》等古籍記載,大禹治水時,其部落很多人都成為治水工程師,他的一個庶孫在會稽(今浙江紹興東南)治水,後來留居當地並以水為姓。所以,如今有相當一部分水姓人也尊大禹為始祖。

另外,《百家姓·姓氏起源》記載,上古時期,很多部族以水為圖騰,其子孫多傍水而居,便以水為姓或以水為氏。這種起源的水姓,多分佈於今江浙一帶。

火姓起源

祝融氏“以火紀官”

與共工氏相對應,祝融氏在《山海經》中被稱為“火神”,掌管火源。相傳,祝融氏是上古時代的“赤帝”,與共工氏生活在同一時代,是崇拜火的部族首領,並“以火紀官”。

《史記·五帝紀正》記載,祝融氏的稱號是“火正”,居於“天官”的第二位。他的一支後裔以祝融氏的官職為氏,稱“火”氏,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左傳》記載:“祝融的後裔分為八姓,已、董、彭、禿、雲、曹、斟、羋。”其實,“祝融八姓”都是庶支子孫得姓,火氏才是祝融氏的嫡系。

此外,火姓還有一個更為古老的起源,即出自燧人氏。人類遠古文明的開始,以使用火為標誌,而燧人氏便是火的“發明者”。相傳,燧人氏發明了“陽燧”,並用“陽燧”取日光為火,世人稱其為“盜天火”。

燧人氏的後裔中,有人世襲為掌管火的官員,後來演變為火師氏、大火氏、鶉火氏、西火氏、北火氏、中火氏等。再後來,這些稱號大多簡化為火氏,之後演變成為火姓。

另外,三國時期,蜀地有“南蠻”人火濟,曾幫助諸葛亮南征,後來因功被封為羅甸國國王(今貴州大方),其子孫中也有人以“火”為氏。如今雲南、貴州一帶的火姓人,大多來源於此。

水火不容

祝融氏與共工氏的曠世大戰

不過,生活於同一時代的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還真是“水火不容”。

《史記·補三皇本記》記載:“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

共工氏與祝融氏之間這場戰鬥,即使在今天看來場面也很大。而在神話故事中,這場戰爭更是神乎其神:

祝融氏看到天下蒼生生吃禽獸,便教給了人們用火的方法。人們取來火種,吃上了熟食,從此便很少生病,祝融氏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被尊為“火神”。

這讓住在東海龍宮裏的共工氏十分惱火。他帶領水族與祝融氏交戰,大敗而回,並在慌亂之中一頭將天柱不周山撞斷,頓時天崩地裂,山林燃起大火,洪水從地下湧出,龍蛇猛獸殘害生靈。後來,女媧氏不忍心看到天下蒼生受苦,便煉石補天,災難才逐漸消除。

不過,這時的世界,早已因這場大戰而“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從此太陽東昇西落,河水向東流淌。

五行為姓

金木水火土都是姓

易學研究者倪春輝認為,在古代人樸素的世界觀裏,金木水火土是組成世間萬物的基本元素。所以,上古時期的人們對這五種元素崇拜有加,也有部族以金、木、水、火、土為稱號。

當時,這五個部族都十分強大。後來,這些部族的後裔中,有人以金、木、水、火、土為氏,後來演化成為金姓、木姓、水姓、火姓和土姓。

而《史記·五帝紀正》記載:“帝嚳高辛氏……三十而登帝位,都毫,以木承水。以人事紀官,以勾芒為木正,祝融為火正,蓐收為金正,元冥為水正,后土為土正,是為五行之官。”

《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在回答季康子“何謂五帝”的問題時説:“古之王者,易代改號,取法五行……五行佐,而稱上帝。”上古時期的每個帝王都會順應五行的規律,麾下都有以五行名稱命名的官員。這些官員的子孫中,也有人以祖先官職為氏,這是金、木、水、火、土五姓的另外一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