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姓的來源 出自兩週時期官吏舍人

解讀百家姓米姓。追溯米姓的來源,乃是出自兩週時期官吏舍人。米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當代漢族米姓的人口大約有43萬,為第二百一十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35%。

米姓的來源 出自兩週時期官吏舍人

米姓起源

米(mǐ)姓源出有以下幾種:

源流一

源於官位,出自兩週時期官吏舍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舍人,亦稱米史、粟史,為西周之始即設置的官位,長官為舍令,官稱舍人,俗稱米史令、粟史令,下屬有丞二人,史二人,徒六人,役若干人。主要職責就是掌管國庫的九穀六米之出入,歸地官府司管轄,為周王朝時期的重臣之一。在典籍《周禮·地官》中記載:“舍人掌米粟之出入。米粟,九穀六米。九穀六米者,九穀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與小豆、小麥三者無米,故云九穀六米。”

在舍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米氏、粟氏,世代相傳至今,如開國大將粟裕就是。

源流二

源於姚姓,出自遠古舜帝,屬於以先祖學名為氏。舜帝,是傳説中的遠古帝王,因為他的眼睛有兩個瞳仁,因此又稱重華,因為舜帝出身於有虞氏部落,是黃帝支系的一個大族,以後逐漸南遷至山東地區,分衍出許多支族。庠,亦入學有成之人。春秋時期的魯國謂之為“米廩”。源出“虞帝(舜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在典籍《周語》中解釋:“廩於藉東南,鍾而藏之。廩,御廩。一名神倉,東南生長之處。鍾,聚也。為廩以藏所藉田,以奉粢盛。”粢盛,就是祭器內的穀物。後世,將人才比作代代宗承的“粢盛”,表示出中華祖先將人才的培養重視逾於己之生命,因此將人才培養比如米廩,入學之童滿一年後,即由其師為學童起一學名,列入宗譜之記。

在後世歷朝歷代,特別是大隋王朝正式創建科舉制度以前,許多具有庠生資格的人,多有以起身份為姓氏者,稱米氏,其源紛繁,不可一論。

源流三

源於外夷,出自隋唐時期西域米國,屬於以國名漢化改姓為氏。南宋鄧名世在《古今姓氏書辨證》中説:“米,西域米國人,入中國者,因以為姓。”王應麟則在《姓氏急就篇》中説:“米氏,胡姓。唐米逢、米遂、米暨、米實、米海萬;五代米君立志誠;宋米信、米璞、米贇、米芾、子友仁。芾以米氏為楚冒。又複姓,党項有米禽氏。”邵思在《姓解三卷》中也説:“米,胡人姓也,今南方有米國。”該支米氏原居昭武城(今甘肅高台),為“昭武九姓”之一;在漢朝時期歸屬於匈奴,遷至中亞阿姆河、錫爾河兩河流域(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薩馬爾罕省)之後,建立了米國。該國原信奉祆教(即拜火教、摩尼教),進入中國者漢化,後裔融入漢族。

米國人在唐朝時期進入中原定居,子孫遂按漢俗以國名漢化取諧音漢字“米”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

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⑴。回族米氏,主要出自古西域康居國的米氏。唐朝長慶年間(公元821~824年),被劉禹錫譽為“唱得涼州意外聲,能變新聲作舊聲”的着名樂師米嘉榮,便是西域米國人。

⑵。回族中原阿拉伯名為“米納勒”的族人,後取諧音漢字“米”為氏。

⑶。元朝時期的邊帥、山西大同人米開庵,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歸附於明太祖朱元璋,次年,他被調任福建邵武衞長官,直至年老辭官後,定居在邵武,為今福建米氏回族先祖。

源流五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八旗通志》、《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米佳氏,滿語為Migiya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融入鮮卑,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襄平(今遼寧遼陽),後多冠漢姓為米氏。

⑵。滿族密扎氏,源出卦勒察女真,滿語為MijaHala,世居卦爾察(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後多冠漢姓為米氏。

⑶。滿族索察氏,滿語為SocaHala,漢義“還願時撒的米”,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米氏。

源流六

源自羋姓,出自先秦楚國的後裔,屬於以音訛為氏。據史籍《史記·十·楚世家》的記載:“陸終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記其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記載:“羋氏,楚姓也,陸終之子季連之後也。”按上所説,楚國之祖季連繫陸終第六子,陸終系吳回之子,吳回系老童(卷章)第二子,老童系稱之子,稱系顓頊(高陽)第三子,顓頊系昌意之子,昌意系黃帝第二子。但在史籍《國語·鄭語》中則記載:“祝融之後有八姓。融之興者,其在羋姓乎?蠻羋蠻矣,唯荊實有昭德,若周衰,其必興也。”闡述了羋姓季連部從蠻俗,建立了荊國。在歷史上,有先秦楚國王族後裔,在楚國滅亡之後,以先祖姓氏“羋”的同音字“米”為姓氏者,以避秦軍殺害,由此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自稱米氏正宗。文獻資料顯示,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姓氏有別,姓是有血緣關係的整個部族的共同稱號,氏是某個支系的稱號。‘羋’姓起源於楚國。從戰國時期的常見演變到現在得罕見,期間有改成‘米’、‘弭’等,米芾,是宋朝着名的書畫家,他自稱“是先秦楚國的後裔,本姓羋”,即羋芾。據説,米芾書法、繪畫、詩作皆天下一絕,寸墨尺金,但就是總覺得自己的姓氏筆畫太多,因此改“羋”以同音字“米”為姓氏。

該支米氏族人皆尊奉楚國之祖鬻熊為得姓始祖,且不與其他米氏合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