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人之竇武 東漢外戚、名士

解讀百家姓竇姓歷史名人。竇武為東漢時期外戚、名士,年輕時以經術德行而着名。竇家是兩漢時期一個大家族。竇姓出處有五種説法,一説出自姒姓,為夏帝少康之後,以地名為氏;一説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竇氏,分佈在今陝西、甘肅、四川一帶。

姓氏名人之竇武 東漢外戚、名士

竇武(?—168年),字遊平。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時期外戚、學者,大司空竇融玄孫、定襄太守竇奉之子,與劉淑、陳蕃合稱“三君”。

年輕時以經術德行而着名,名顯關西。延熹八年(165年),因長女竇妙被立為皇后,於是以郎中遷越騎校尉,封槐裏侯。次年,拜城門校尉。竇武任職時,辟召名士,所得兩宮賞賜,也都捐助給太學生,得到士大夫的擁護。靈帝繼位,拜大將軍。輔佐朝政,不久,與太傅陳蕃定計翦除諸宦官。但因不聽陳蕃建議,致使謀劃泄露,結果兵敗自殺,被梟首於洛陽都亭。

人物生平

名揚關西

竇武字遊平為東漢初年名臣竇融的玄孫,其父竇奉,曾任定襄太守。竇武年輕時以善習經術有德行而着名,曾經在大澤中教授門生,不談時政,名聲顯着於關西一帶。

因女而貴

延熹八年(165年),竇武長女竇妙被選進宮中為貴人,以竇武為郎中。同年,冬天,桓帝立竇妙為皇后,竇武升任越騎校尉,封槐裏侯,食邑五千户。

施予貧民

延熹九年(166年),拜城門校尉。任職期間,徵召名士,廉潔奉公,不接受送禮賄賂,妻子的衣食僅夠吃穿而已。當時對西羌連年用兵,糧食歉收,人民飢餓,竇武將所得的賞賜,全部分給了太學生,又用車載糧食和飯菜,在道路施給貧民。

竇武的侄子竇紹,任虎賁中郎將,性情疏懶奢侈。竇武經常很嚴厲地訓誡他,但竇紹還不覺悟,竇武於是上書請求把他撤職,又自我責備不能訓導好竇紹,應當首先受罪。從此竇紹便遵守節制,事情不論大小,凡是非法的,都不敢做。

赦免李杜

永康元年(167年),當時宦官專權,名士李膺、杜密等人因黨事被逮捕審訊。竇武上書切諫,為李、杜等黨人伸冤,認為這些人立忠秉節,志在維護王室,都是國家可靠的人才,朝廷的好助手。認為應當貶黜宦官,根據其罪查處懲罰,剝奪他們的封爵,並任用忠良,分清好壞。上奏後,竇武便稱病上還城門校尉、槐裏侯的印綬,桓帝不許。又下令赦免李膺、杜密,並將罪輕的黨人釋放。

這時,海內追求高風亮節的人便互相標榜,為天下名士定出標號。竇武與劉淑、陳蕃合稱“三君”。

謀除宦官同年冬,漢桓帝駕崩。因漢桓帝無子,經侍御史劉鯈建議,竇武與竇妙策劃,立十二歲的解瀆亭侯劉宏為帝,即漢靈帝。

建寧元年(168年),竇武因功被任為大將軍,封聞喜侯。並與太傅陳蕃、司徒胡廣共同錄尚書事。其子竇機,封渭陽侯,任侍中;侄子竇紹封雩侯,遷步兵校尉,掌管北營五軍中的一軍;竇紹之弟竇靖封西鄉侯,為侍中,監羽林左騎。由竇氏掌權。

竇武自從輔政後,便常有翦除宦官之意,陳蕃也素有此心,他們在朝堂會議時,陳蕃悄悄地對竇武説:“中常侍曹節、王甫等,在先帝時就操弄國家權柄,把天下搞得烏煙瘴氣,百姓紛擾,罪禍就是他們。現在不誅殺曹節等人,以後就難辦。”竇武非常同意他的想法,陳蕃大喜,用手推開座席而起。竇武於是招引親信尹勛為尚書令,劉瑜為侍中,馮述為屯騎校尉;又徵召被廢黜的名士李膺、劉猛、太僕杜密、朱寓等,齊集朝廷,邀請越巂太守荀翌為從事中郎,徵召潁川陳寔為掾屬,共同商定計策。天下士人聞風沒有不振奮的。

同年五月日食,竇武藉此為由,請求竇太后誅除宦官,並先下手先誅殺中常侍管霸、蘇康,還要動手殺曹節等人,竇太后猶豫未決,拖延了時間

軼事典故

竇氏之祥

當初,竇武的母親生竇武時,同時生下了一條蛇,便把蛇送入山林中。後來竇武的母親去世,埋葬時還未下棺,有條大蛇自林中出來,直到喪地,用頭擊柩,涕血雙流,俯仰盤屈,表現出極盡哀泣的樣子,好一會兒才離去。當時人知道的都認為是竇氏的祥瑞。

遊平賣印

桓帝初年時,京師有童謠説:‘遊平賣印自有評,不避賢豪及大姓。’竇武字遊平。輔政後即與陳蕃齊心協力,只表彰有德行的賢人,舊臣豪族都感到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