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人華歆 三國曹魏時期名士、重臣

解讀百家姓華姓歷史名人。華歆,字子魚,乃是三國曹魏時期名士、重臣。華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47%。

姓氏名人華歆 三國曹魏時期名士、重臣

華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魚,漢族。平原高唐人(今山東聊城高唐縣)。漢末魏初時名士,曹魏重臣。

華歆早年拜太尉陳球為師,與盧植、鄭玄、管寧等為同門,又與管寧、邴原共稱一龍,華歆為龍頭。漢靈帝時華歆被舉為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又被何進徵召為尚書郎。後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孫策破劉繇後,華歆舉豫章降,被奉為上賓。

官渡之戰時,被徵為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為尚書,轉侍中,又代荀彧為尚書令。曹操討孫權,以華歆為軍師。後為魏王國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拜華歆相國,封安樂鄉侯。曹丕代漢建魏,改相國為司徒。魏明帝即位,代鍾繇為太尉,晉封博平侯。232年1月30日去世,諡敬侯。

華歆有文集三十卷,今佚失,其餘見《全三國文》。

華歆曾被推薦為孝廉,由朝遷授予郎中一職,但因病而辭職回家。漢靈帝死後,輔政的大將軍何進調河南鄭泰、穎川荀攸和華歆入京。中平六年(189年),華歆到洛陽後,被授以尚書郎之職。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將漢獻帝遷到長安時,華歆請求出任下圭令(任命公佈後)稱病不去,從藍田翻過秦嶺去了南陽。

當時袁術在穰城,要留華歆幫他做事。華歆勸袁術發兵討伐董卓,但袁術沒有采納,華歆決定拋棄袁術另走他鄉,恰好漢獻帝派太傅馬日磾安撫關東(函谷關以東),馬日磾遂召華歆做掾屬。

他向東行到徐州之後,獻帝下詔任華歆為豫章太守。在太守任上,他為政清靜不煩擾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擁戴(以至於揚州刺史劉繇死了,整個揚州民眾共推華歆為刺史。華歆因為沒有皇命,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適做法加以拒絕。但民眾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幾個月,最終還是被他婉言勸回)。孫策佔領江東後,華歆知道他善於用兵,於是整理衣冠歡迎其到來。孫策知道華歆有德有才且年長於自己,故此待以上賓之禮。

孫策死後,曹操在官渡上書獻帝請召華歆至許昌任職。孫權不想讓華歆離開,華歆對孫權説:“您因為能遵奉皇帝之命,這才能與曹公結下友誼,但這份友誼還不牢固。讓我去那邊為您加深,豈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養一個無用之物,這不是好辦法。”孫權聽了很高興,於是答應送他入京。聽説華歆度進京赴任,他的賓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餘人都趕來相送,並贈送了“數百金”的鉅額錢物。華歆是來者不拒,暗中卻在贈金上作了標記。臨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擺出來,對送行者説道:“本來沒有拒絕諸位饋贈之心,所以收受的禮品很多。想着我這次是孤零零地單車遠行,本來是無罪之身,但懷藏壁玉就有被殺的理由,望賓朋好友為我想一個萬全計策。”(誰也沒有保證他帶着沉重的金銀珍寶上路,而十分安全的計策),眾人只好收回原來的贈予,並佩服他高尚的品德。

華歆到京師後,被授任為議郎,兼司空軍事,後升任尚書,又轉升侍中,再代荀彧為尚書令(相當於副丞相)。曹操征討孫權時,奏請獻帝任命華歆為軍師。魏國建立後(曹操受九錫封為魏王),任御史大夫。

軼事典故

名士高風

華歆與鄭泰等同僚人從小路步行出武關(今陝西商南縣),在路上遇到一個老人獨行,

想要和他們一起避難,所有人都同情老人並同意讓他隨行,只有華歆説:“不可以,現在處在危險之中,無論禍福患害,都要講究一個‘義’字,現在無故接受一個外人,又不知他品行如何,現在接受了他,將來如果發生什麼事情,能中途拋棄他嗎?”但大家都不忍心拒絕老人,於是就帶他同行,走到半路上,這位老人掉到了井中,眾人都想拋棄他不管,只有華歆説:“既然當初接受了他,現在拋棄他不管是不仁義的。”於是,大家共同救出老人。對這件事,大家都稱讚華歆的仁德。

華王優劣

華歆王朗一起坐船逃難,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一起避難,華歆立刻表示為難。王朗説:“幸好船還寬敞,怎麼不行呢?”後來賊兵追上來了,王朗想要丟下搭船的人。華歆説:“最初我對帶不帶他表示猶豫,正是考慮到這個情況。既然已經接受了他的請求,怎麼能夠因為情況緊迫就把人家拋棄了呢?”於是繼續帶着那人一起逃跑。世人便根據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的品行優劣。

管寧和華歆原本是好友。剛開始,兩人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就像看到瓦石一樣。華歆卻揀起來,瞥見管寧的臉色,於是又扔了金子離開。倆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過門前,管寧像往常一樣讀書,華歆卻丟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並對華歆説:“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