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遊文化解説:建甌歸宗巖之美

在建甌一個地方有着,九曲十八彎,盤盤有佳境。的美譽曾有詩人稱讚過“奇冠南閩此最奇”在中國著名景點中大自然為期用鬼斧神工為其刻畫,有着參天古樹以其陪伴,古人有云將其比之“玉樹琪花”是不是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是什麼地方了,那麼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它的魅力之處吧。

城市旅遊文化解説:建甌歸宗巖之美

歸宗巖,山不高而清幽,林不廣而深翠。倘從空中俯瞰,如同一處天造地設的自然盆景,擺放在水光瀲灩的北津湖畔。這座山,海拔只有596米,自山腳攀登巖巔,足健者,一個多小時即可來回。然而,讓人盤恆不盡的卻是歸宗巖浸潤千年的文化濡染。是誰為這座獨立幽處的山峯取名“歸宗”?史籍無考。不過,關於歸宗二字的來歷,當地有個耐人尋味的傳説。説歸宗巖原為武夷山的第一百座峯,在受命飛往武夷山集合的途中,改變主意,不願趨奉熱鬧,毅然返回自己的原住地。這是一次違背天命的叛逆,但同時也是迴歸本真的勝利歸宗巖景緻,純出自然,有鬼斧神工之妙,毫無雕飾之嫌。“九曲十八盤,盤盤有佳境”,其中“十景三洞”尤為奇特,足以。

石門:是天然屏障,進山鎖口,遊者到此似覺路塞,走於近處,始知石屏開裂,如洞似穴。僅容一人通過。洞長約5米,高約2米,洞壁石刻“扃”,“仙靈窟宅”尺大楷書。過石門,拂來涼風習習,清爽宜人,眼前豁然開朗,另是一番景象:古木參天,老藤纏蔓、怪石嶺峋、曲徑通幽。詩曰:“石門信奇絕,幽阻然通,入地猶天色,搏人笑鬼工。”。

凌虛台:又名香台,太虛寥廓台。位於崇仁寺前右側,一座突兀高聳拔尖小石山上,台上建有一座朱柱青瓦重檐攢尖的六角小亭——“白鶴亭”。因曾塑有白鶴仙、因此而得名。立足亭中猶如置身霄漢,憑欄遠眺,峯巒疊翠,建溪如帶、輕煙裊裊,田園如茵。俯瞰則萬木崢嶸,鬱鬱葱葱,生機蓬勃。猶如一幅天然畫卷,美不勝收。且早、晚、晴、雨景色多變,氣象萬千。特別是冬晨,霧海茫茫,置身高台,白霧圍繞,大有飄然若仙之感。日出後,雲層翻滾,如浪如濤,十分壯觀。陸登詩云:“亭高半天峯,人共碧雲遊。杳杳千峯小,沉沉萬壑幽。夕陽平野盡,薄霧遠村留,一望橫無際,環上任拂收”。

石心泉:崇仁寺右後側,有座險峻山峯名獅冠山。從山腳至山頂獅冠,形如刀劈劍削,是一面與地面垂直的大石壁,石壁寬百餘米,高60餘米。離地大約10米高處的石縫中,溢出一股清泉,泉水香馨清涼,常年源源不斷,“飛泉漱石”,別具奇趣。

仙人下棋:在獅冠山對面山峯上,地勢險峻陡峭,稱棋盤石峯,最險處即仙人下棋。上有石凳、石盤和凸起如同棋子的石塊。傳説天上神仙,夜間常到此下棋。因而得名。歸宗巖奇異洞穴極多,突出者有風洞,雲洞、蝙蝠洞等。歸宗巖洞多、洞裏的風奇、構成了歸宗的特殊景觀。

天下名山僧佔多,歸宗巖也有座古剎,名崇仁禪寺,始建於五代樑開平二年(公元908年)迄今千餘年曆史。到了宋鹹淳二年,曾進行移址改建。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十八年重建。整個寺廟依山而築,坐東朝西,佔地三千多平方,採用民用樓廊合抱式,呈“回”字形,分上下兩層,大殿、配殿、客堂均在樓上,別具一格。寺院環境清幽,玲瓏別緻。尤為神奇的,四旁樹林茂密,落葉不斷,但屋頂瓦上卻不見片葉遺留,如同有人常年打掃,每使遊人歎為奇觀。

一棵棵參天大樹,或面含微笑,或略帶沉思,或旁若無人,或形態放達,它們才是此時此地真正的主人。它們是山裏的隱者,也是樹中的耆宿,枝頭上抖落過數百年的風霜雨雪;只有它們才知道有關歸宗巖的陳年往事,洞悉歸宗巖的真隱密賾,可是它們卻一例緘口無語。何處是歸宗?是禪,是道,是朱子理學,還是這一片遠離塵囂的蓊鬱和幽靜?山川無語,林木無語,只有一道道流泉飛瀑,終日彈奏着一曲曲天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