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遊文化解説:泉州府文廟

在中國著名景點中福建是一個具有多種建築風格特色的地方,在泉州在泉州有“番仔樓”還有別具特色的大厝,那麼有誰知道泉州還有什麼特色建築嗎?當然是還有啦那就是泉州的府文廟,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他的特別之處吧。

城市旅遊文化解説:泉州府文廟

府文廟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始建於唐,宋太平興國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文廟建築格局宏偉,殿宇壯麗,為江南較大的文廟建築羣,建築風格在全國現存孔廟中罕見。

泉州府文廟始建於唐開元末年,當時的宰相張九齡題匾“魯司寇廟”。北宋太平興國初年移建文廟於此,其後幾經修繕,左學右廟,規制逐步完整,規模不斷擴大,佔地面積近百畝,形成了以儒學為中心的中華傳統文化在東南沿海乃至東南亞地區廣為傳播的重要基地。

是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築羣。2001年文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福建省兩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廟之一。文廟內大成殿的重檐廡殿式結構是泉州目前惟一存在的這種建築結構,這種結構代表了當時最高建築規格。國家文物局羅哲文、單士元及黃景略等專家幾次考察文廟之後認為,大成殿基本保存了宋代結構,為福建省少見。

泉州府文廟建築規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古建築羣。主體建築大成殿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結構。殿身為斗拱抬樑式結構,整座大殿用48根白石柱乘託,有石雕盤龍檐柱八根,大成殿正中有孔子像,樑上懸掛有清康熙帝御書“萬世師表”。大成殿東為崇聖殿,名宦祠、明倫堂。廟內宋太守題詩的夫子泉井等諸多文物保存完好。這些建築物構成一個完整的文廟建築羣。

主體建築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闊七開間,進深五間,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抬樑式木構架,斗拱層疊,樑枋縱橫,雕飾有小龍、飛禽走獸、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欄,下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築有元代石橋,橋面鋪72塊長方形條石,代表孔子的72個得意門生。

東西為兩廡,前為大成門、金聲玉振門。東畔明倫堂,為文廟現存主要附屬建築,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橋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宮及鄉賢名宦祠、狀元祠十餘座。廟內陳列資料十分豐富。大成殿正廳中央供奉着孔子聖像,東西兩側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陳列祭孔禮器、樂器和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文物共500餘件。

靈星門鄰塗門街地段,原為府文廟建築羣範疇,后辟為另用。為了完整保護文廟建築羣,2000年,泉州市政府作為重點工程,投資1.2億元,拆遷菜市場及三個企、事業單位,建成文廟廣場,既有效保護遺址,又成為市民休閒健身的場所。

【結束語】整個文廟建築羣佔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為江南較大的文廟建築羣,在台灣及海外頗具影響。今廟中陳列的清代祭孔禮器、樂器、舞具,在泉州琳琅文物中獨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