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北京城是擁有着三千多年的歷史古都,北京文化也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代,北京城都是繁榮而又昌盛的一個都城。北京是城市文化中不可忽略的關鍵所在,本期的北京文化讓你更好的融入北京城,來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老北京着名的特色歷史文化
  北京是有着千年歷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北京在歷史上曾為五代都城,在從金朝起的800多年裏,建造了許多宏偉壯麗的宮廷建築,使北京成為我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城市。

其中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這裏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住過24個皇帝,建築宏偉壯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天壇以其佈局合理、構築精妙而揚名中外,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地方,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羣,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寶貴遺產。

頤和園是北京着名的旅遊景點圓明園是我國最有名的皇家園林,園中山青水綠,在中外園林史上享有盛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萬園之園”。

明十三陵是北京最大的皇家陵寢墓羣,內有明代13個皇帝的陵墓,尤其是現代發掘的明定陵,規模浩大,極為壯觀。

廟宇
  北京的宗教寺廟遍佈京城,現存着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雲居寺、八大處等。道教的白雲觀等。伊斯蘭教的北京牛街禮拜寺等。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宮等,天主教西什庫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門教堂等。中國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

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指北京舊時的八個景觀,包括薊門煙樹(西土城)、盧溝曉月(盧溝橋)、金台夕照(金台路)、瓊島春蔭(北海公園)、居庸疊翠(八達嶺)、太液秋風(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處)。北京地區八景的説法最早見金代古籍《明昌遺事》,此後歷代方誌包括《宛署雜記》(明)、《宸垣志略》(清)等對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與之後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至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親自主持修訂了燕京八景的説法並下旨建造御書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觀和描述才固定下來。

京劇
  京劇是地道的中國國粹,深受京城老百姓的喜愛,走在北京的街頭,經常可以聽到路邊傳來抑揚頓挫的京戲段子。京劇的源頭還要追溯到幾種古老的地方戲劇,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戲班——三慶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後進京獻藝,獲得空前成功。徽班常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演出,於是,一種以徽調“二黃”和漢調“西皮”為主,兼收崑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戲精華的新劇種誕生了,這就是京劇。在200年的發展歷程中,京劇在唱詞、唸白及字韻上越來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樂器,也融合了多個民族的特色,終於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京劇集歌唱、舞蹈、武打、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與西方歌劇有類似之處,所以被西方人稱為“pekingopera”。除京劇外,北京還有雙簧、相聲、評書、京韻大鼓等,樣樣堪稱國粹。

衚衕
  衚衕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於元朝,“衚衕”一詞在蒙古語中是“小街巷”的意思。北京的大小衚衕星羅棋佈,數目達到7000餘條,每條都有一段掌故傳説。

衚衕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衚衕;有的以市場、商品命名,如金魚衚衕;有的以北京土語命名,如悶葫蘆罐衚衕等。經調查,北京最古老的衚衕是三廟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最長的衚衕就是東西交民巷,全長6.5裏;最短的衚衕,長不過十幾米;最窄的衚衕要數前門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衚衕,寬僅0.7米;而位於東城區的南鑼鼓巷,現在已經成為北京八條特色商業街之一,國外友人眾多,衚衕兩旁明清風格的建築和各式各樣的酒吧為北京增色不少。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2張

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東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圍出一個院子,院子的外牆又組成了衚衕的邊牆。院內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側為廂房,除大門外,沒有窗户或通道與衚衕相連。四合院裏寧靜、封閉,是老北京的傳統民居。散落在市區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來北京的高樓大廈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只有在二環路里還有兩片較完整的四合院區。

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北京的城市規劃具有以宮城為中心左右對稱的特點。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長約7.8公里。從南往北依次為,永定門,前門箭樓,正陽門,中華門,天安門,端門,午門,紫禁城,神武門,景山,地安門,後門橋,鼓樓和鐘樓。

從這條中軸線的南端永定門起,就有天壇、先農壇;太廟、社稷壇;東華門、西華門;安定門,德勝門以中軸線為軸對稱分佈。中國着名建築大師樑思成先生曾經説:北京的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永定門、中華門、地安門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拆毀,而近年來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門城樓。

城池
  北京城池是中國歷史上最後兩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築的總稱,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組成,包括城牆、城門、甕城、角樓、敵台、護城河等多道設施,曾經是中國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禦體系。北京城門是明清北京城各城門的總稱。根據等級以及建築規格的差異,分為宮城城門、皇城城門、內城城門、外城城門四類。明清北京城有宮城城門四座(一稱六座)、皇城城門四座(一稱六座、或七座)、內城城門九座、外城城門七座,在民間有“內九外七皇城四”的説法。清朝滅亡後,北京城池逐漸被拆毀,除宮城保留較好外,現皇城城門只有天安門被保留,內城僅存正陽門、德勝門箭樓、東南角樓以及崇文門一段殘餘城牆,外城則完全被毀,只有永定門被重建。

京味小吃
  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清代《都門竹枝詞》雲:“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麪茶;涼果炸糕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麪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這些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

旅遊景點
  北京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達200多處,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宮紫禁城、祭天神廟天壇、皇家花園北海、皇家園林頤和園和圓明園,還有八達嶺、慕田峪長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勝古蹟。

全市共有文物古蹟7309項,其中有6處世界遺產、2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北京段)、32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的主要景點有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故宮、天壇、北海、頤和園、圓明園、長城(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司馬台長城)、明十三陵、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中央電視塔、王府井商業街、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大劇院等等。

北京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各種類型的演出、國際性的展會等一應俱全。京劇被譽為中國的“國粹”,有二百餘年的歷史,華麗的戲服、動聽的唱腔、百變的臉譜,令人印象深刻。着名的長安大戲院、湖廣會館、老舍茶館、中國京劇院、梅蘭芳大劇院和中國國家大劇院等都常有傳統的京劇演出。北京的夜生活同樣豐富多彩,後海、三里屯、南鑼鼓巷酒吧一條街就是很好的去處。

四合院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築,一座座青瓦灰磚的四合院之間形成的窄巷,就是着名的老北京胡同。北京最具特色的是什剎海的衚衕遊,坐上風鈴叮噹的三輪車,穿過蜿蜒曲折的衚衕,走進迷人的四合院,會讓人真正領略到老北京的風韻。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3張

北京各地的名稱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以後,在堯封帝,此後在蘇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説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衚衕文化
  令人懷念的老北京胡同文化
  北京的衚衕大多形成於13世紀的元朝,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幾百年的演變發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為正東正西,寬度一般不過九米衚衕裏的建築幾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種由東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對稱形式圍在一起的建築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個緊挨一個排列起來,它們之間的通道就是衚衕。

衚衕的特色各不相同在北京城西部有個衚衕叫九道彎,原因是一個小小的衚衕竟要拐九個彎有的衚衕如果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那這條衚衕就會以這個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孃衚衕和王皮匠衚衕還有的衚衕是按照其形狀命名的,像羊尾巴衚衕和耳朵眼衚衕,聽起來就這麼生動形象北京的衚衕真是數也數不盡,有句俗話不是這麼説嗎:有名的衚衕三千六,沒名的衚衕賽牛毛不少衚衕裏的一片磚一片瓦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衚衕,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城市小巷。衚衕原為蒙古語,即小街巷。由於北京古時城建就有嚴格規劃,所以衚衕都比較直,星羅棋佈,共有7000餘條,名稱五花八門,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衚衕;有的以市場、商品命名,如金魚衚衕;有的以北京土語命名,如悶葫蘆罐衚衕等。

北京最長的衚衕就是東西交民巷,全長6.5公里;最短的一尺大街,長不過十幾米,最窄的衚衕要數前門大柵欄地區的錢市衚衕,寬僅0.7米,稍許胖點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過。在北京,衚衕浩繁有幾千條,他們圍繞在紫禁城周圍,大部分形成於中國歷史上的元、明、清三個朝代。

衚衕的來源
  根據史料記載,衚衕一詞最初見於元雜曲。元代雜曲名家關漢卿的《單刀會》中,有“殺出一條血衚衕來”的台詞。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4張

北京老胡同
  據文獻記載,在明代就多達幾千條,其中內城有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代發展到1800多條,民國時有1900多條。新中國成立初統計有2550多條。後來合併了一些舊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又拆遷改造了一些,發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稱的約4000多個。

衚衕是元朝的產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衚衕――據説這蒙古語的意思是指水井。莫非那時候每條衚衕都挖有一眼水井(作微型水庫),供居住的軍民飲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來自沙漠與草原的遊牧民族,是很重視水源的。

當年水井可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摩肩接踵的社交場所,在井邊與左鄰右舍談天説地、噓寒問暖,恰恰可以彌補四合院的封閉性所帶來的不足――既保護了每個家庭的隱祕空間,又為鄰里之間提供了交流的機會。

北京四合院
  北京傳統文化之四合院
  風水學説
  舊時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築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風水學説,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着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

四合正方
  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從平面上看基本為一個正方形,四合院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房屋各自獨立,東西廂房與正房、倒座的建築本身並不連接,而且正房、廂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為一層,沒有樓房,連接這些房屋的只是轉角處的遊廊。這樣,北京四合院從空中鳥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圍合一個院落。

家族私密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遊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裏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民俗傳統裝飾

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着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嵌於門管、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採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四合院的建築,藴涵着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不論從擇地,定位,尺度,選材及用料都極盡講究之能事,既體現了古老的中國建築的傳統和風俗,又嚴格地遵循着指導中國千百年來的風水理論,表現了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院內龍鳳呈祥的雕廊畫柱,嵌於門簪,牀脊的吉辭祥語,以及懸在室內的書畫佳作,集賢哲之古訓,採鼓勁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5張

獨具一格的老北京社交禮儀
  北京是世界聞名的文化古城,禮儀源遠流長,曾有過五朝在這裏建都。各民族的禮儀在這裏相互滲透交融,因此,形成了它特有的禮儀風俗,並對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北京傳統禮儀的特點,就是禮和俗不分開。在許多的禮節中,其禮儀都是靠風俗信仰來支撐的,眾多的禮儀都離不開風俗,皆以民俗信仰為基礎。

舊時,北京人探親訪友要攜帶禮物,講究送“京八件”,即“大八件”、“小八件”。這原是清胡皇室王族婚喪典禮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禮品和擺設,後來配方由御膳房傳到民間。其主要成分是精白麪、白糖、豬油、蜂蜜及各種果料籽仁。所謂“八件”,即八樣點心,一般有麻餅、棗花、卷酥,有的刻上福、祿、壽、喜等不同字樣。

1、“小人件”是雙份,十六件裝在一個紙盒子裏。過去,遇到女兒回孃家,給長輩拜年等,都要去糕點鋪買一盒大八件提在手中,大方而漂亮。後來,北京人送禮只要提一個裝滿各色糕點的紙盒即可,或是再提一個裝滿各種應時水果的小柳條筐,上蓋一方紅紙,便可走親訪友。

2、家裏來了客人,要洗刷茶具,給客人現沏新茶,倒舊茶給客人喝是極不禮貌的。講究“茶要半酒要滿”。茶水不能倒滿杯,七成則可,否則也是對客人不尊重。而且倒茶水時,壺嘴兒不能衝着客人。

3、舊時宴請官長,或團體聚餐,或初交見面,不需到大飯莊,以整桌之席餉之。主人必先到,迎客人。客至奉茶敬煙,陪坐周旋,客齊入座。次序以左為上,右為次。上座之左為三座,次座之右為四座,以下類推。主人與首座相對,舉杯邀飲。客起立,舉杯致謝,就座後,且飲且餐。宴中飲酒猜拳或行酒令。反畢略用茶,客人即向主人致謝而去。

4、一般人家,來了客人要請吃麪條(抻或撈),表示讓客人長住下來。若客人在主人家留宿下來,主人則定要請客人吃頓餃子,以示熱情。

北京婚俗文化
  北京訂婚習俗
  北京訂婚習俗中男方應備辦的禮品
  聘金、金飾(戒指、手鐲、項鍊等)及手錶、禮餅、四色糖(桔餅、冬瓜糖、冰糖、糖果)、茶葉、龍鳳燭一對、排香一對、祖紙一對、龍鳳炮一對、酒水牲禮(酒一瓶、洗手雞一隻)、鬥二米、福圓、糖仔路、伴頭花一盒、半豬(或洋火腿十八、三十六條)、面線六束、好酒二十四瓶、饋贈女方之禮品(衣料、皮包、皮鞋……等)、酒席禮(壓桌禮)、媒人禮等。

北京訂婚習俗中女方應備辦的禮品
  抬禮品禮:幫女方抬男方行聘禮品者的紅包禮、甜茶、甜湯圓、點心、招待男方賓客的酒席、五穀種子、生炭、燈芯、棉、袋仔絲、紅糖、鉛錢、鉛粉、肚圍、石榴、桂花盆栽各一盆、回贈男方的禮品(皮鞋、皮帶、皮夾……等)、媒人禮等。

北京訂婚習俗中的訂婚程序:
  1、訂婚當天,男方將“行聘禮品”以二、六或十二個紅木盒裝盛,人數六、十或十二人,於車隊裝載完畢後,鳴炮出發赴女方家。

2、男方車隊至女方家前約一百公尺處鳴炮,女方亦鳴炮迴應。

3、媒人先行下車,其餘接着陸續下車,準新郎最後,由女方幼輩(男)開車門請出並端洗臉水讓準新郎洗手、擦臉,準新郎給該幼輩紅包禮。

4、男方人員將行聘禮品(紅木盒)交與女方抬禮品人員。

5、男方親友依序進入女方家。

6、女方長輩招呼男方親友依長幼入座,準新郎居末座。

7、坐定後,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先介紹男方親友給女方(準新郎最後介紹),再介紹女方親友給男方。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6張

8、禮品陳列就緒後,媒人居中將大小聘、金飾、禮品點交予女方家長。

9、女方親友將禮品收好,並在神案桌上陳列祭品,準備祭拜女方祖先。

10、準新娘雙手捧茶盤(上置甜茶若干杯,視男方人數而定),由好命(有福氣)的婦人(或女方女長輩)攙扶出堂,向男方親友(由長而幼,準新郎最後),敬茶後退堂,(出堂和退堂時向男方親友一一鞠躬)。

11、男方親友將甜茶喝完,並將紅包置入杯中。

12、準新娘出堂收茶杯(過程和敬茶同)。

13、奉茶完畢,接着進行“戴訂婚戒指”(掛手指);將金、銅戒指以紅線相系,取夫婦同體同心之意或以鑽戒代替。

14、戴完訂婚戒指後“改換稱呼”,媒人帶着準新郎,對女方之長輩、父母、親友依序改口,一一稱呼過一次,準新娘對男方之長輩、父母、親友依序改口,一一稱呼過一次。

15、請準新娘之母舅“點燭燃香”,女方要給母舅點燭禮。

16、女方父母及準新人祭拜祖先。

17、女方將行聘禮品退還部份,連同回贈禮品裝入紅木盒,交給男方親友裝載上車。

18、訂婚儀式完畢,女方端出湯圓或點心招待男方親友,之後在家備席招待男方或轉赴餐廳宴客。

19、用餐畢,男方家長給壓桌禮,並離席準備返家。女方幼輩捧洗臉水(內放毛巾)給男方親友洗手。

20、“送客不相辭”即男女雙方不要説“再見”,以免發生枝節或有再婚之虞。跨門坎時亦不可踢到門坎。

21、女方將訂婚喜餅分贈親朋好友,作為訂婚喜訊之通知。

北京結婚習俗
  北京結婚習俗——聘禮
  男女雙方家長説媒、相親、訂婚後男方送彩禮往女家,表明聘定女方為妻。聘禮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物品。“聘”是婚禮前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據説下聘禮要送女方茶葉、點心盒、女方三套衣服錢。)

北京結婚習俗——陪嫁
  女方收到男方送來的聘禮後,在出嫁前一天下午將孃家陪送的嫁粧送往男家。中等人家陪嫁一般為24抬、32抬,有的人家陪嫁有相應還禮之意,原則上以男方聘禮增一倍還禮。(嫁個女兒也不容易啊!不過現在一般都是男方準備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傢俱電器,這個比較實用)

北京結婚習俗——娶親
  吉期一到,喜轎執事上門,孃家忙着打發上轎,夫家忙着迎娶進門,排場大又隆重,禮數也多,算給雙方的家境來了一場大展示。

“娶親太太”扮演着重要角色,隨喜轎執事上門迎親,引導行禮。她主持婚禮儀式另有儐相指導新郎新娘完成婚禮禮節。(這個還是現代婚禮上最熱鬧的一部分,雖然沒有古代的那些講究,雖然轎子換成了汽車,也有了專門的司儀和婚慶公司來辦理婚禮,但是整個娶親和婚禮的儀式還是被沿用了下來!)

北京結婚習俗——洞房坐帳
  新人拜過天地後,上炕抓蓋頭,夫婦才算正式見了面。拜堂後要“鬧新房”。新婚夫婦進行同吃子孫餑餑、喝交杯酒、撒牀、上頭等儀式。其中貫穿着祝願新人稱心如意,家道發達興旺的主題。(鬧新房、喝交杯酒這些習俗現在也變得越來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裏鬧,婚宴的時候鬧得別提多熱鬧了!)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7張

北京結婚習俗——回門
  洞房花燭夜後,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親三代,並拜見父母等長輩,定名分,認大小。

婚禮舉行後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孃家與父兄親友行回見禮。這就是所謂“回門”,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孃家便派人趕着馬車來接新婦,新婦臨行前,向公婆叩頭,然後與新郎坐馬車到孃家會親。

到孃家後,新婚夫婦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親牌位行禮,然後給女方父母及長輩們行叩首禮。見完禮後,便擺開宴席,請新婚夫婦喝酒。飯後,新郎獨自回家,新娘則要到晚上才能回來。到了此時,一場富有戲劇色彩的婚禮才告閉幕。

雖然現在這年代已經很少有媒人拉紅線也沒有人信什麼八字之合了,但是精簡了的傳統還是被流傳了下來!

北京結婚習俗要點:
  北京結婚習俗上強調要在12:00之前完成行禮儀式,形式上多以西式為主。
  北京人中午結婚,酒宴往往喜歡擺在飯莊,且大多是老字號,比如東來順、全聚德等處。
  北京市區不許放鞭炮,即使結婚,也多以踩氣球代替。
  一般北京人結婚不鬧洞房,因為是中午,吃完即散。
  北京人送紅包數字和上海人差不多,一般在3、5百塊,但各人可量力而行。若是經濟水平不好的,送少點沒關係,關鍵是來參加,就算給對方面子。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8張

盤點北京最熱鬧的夜市在哪兒
  雙安夜市
  雙安夜市這裏的夜市規模比較大,幾乎佔了半條街,並有向兩側延伸的趨勢。所賣貨品也是五花八門,吃穿用俱全,甚至還有小動物和花花草草,即使不買,站在旁邊觀賞,也是件樂事。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9張

中關村夜市
  中關村夜市中關村夜市集中在新中關購物中心、歐美匯,以及家樂福聚集的地帶。雖然地方不是特別大,但看看街邊趴活兒的車,就知道這裏的客流量有多大了。這個夜市貨品以女性衣服、飾品為主,不算貴,還能砍價。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10張

簋街夜市
  簋街夜市在這條一公里多的大街上,150多家商業店鋪中餐飲服務業的就佔90%,餐廳密度之大在京城恐怕難以找出第二家。幾年內,簋街興起了一條以麻辣小龍蝦為特色的飲食鏈,而在近期,饞嘴蛙和重慶烤魚則又一次成為了簋街飲食的主角。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11張

東華門夜市
  東華門夜市各色食攤連成小吃風景線,順着飄蕩油煙味的街道尋找到自然,熱情,淳樸的老北京舊時風情。在月明星稀的夏夜,就着徐徐清風喝一碗玫瑰冰糖紫米粥,應運而生的感覺那叫愜意。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12張

蒲黃榆夜市
  蒲黃榆夜市逛蒲黃榆夜市的人也都是附近居民,年輕人居多,還有一些老年人到這裏為兒孫淘些小玩具。與其他夜市相比,這裏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字--全,超市、遊戲廳、菜市場……本來就夠熱鬧的,晚上再來個夜市,真是太便利了!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13張

北京最繁華的地方是哪裏

三里屯:
  位於朝陽區中西部。東起三里屯路,西至新東路,北鄰無軌電車二廠,南抵工人體育場北路,因距內城三裏而得名。明、清時屬順天府大興縣。作為地片名,泛指左家莊、朝外

大街、呼家樓、麥子店合圍地域。1962年在地域內建北使館區,20世紀60~70年代建成外交公寓羣,三里屯一帶逐漸發展成為駐華外交人員聚居、購物和外事活動的重要社區。地域內有10條縱向、12條橫向街巷。

新東路和工人體育場東路為首都原迎賓路的一部分。工人體育場北路東段西側和西段北側商業、服務業網點密佈,三里屯酒吧街是北京夜生活主要場所之一。區域內有塔園外交人員公寓、燕莎友誼商城、外匯免税商店、中國國際商店、三點三服飾大廈等單位。工人體育場北路東段兩側建有城市賓館、兆龍飯店、麒麟大廈等。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14張

王府井:
  王府井大街定名於1915年。遼、金時代,王府井只是一個不出名的村落,到了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後,這個小村落開始熱鬧了起來,並有了“丁字街”的稱呼。

明成祖時,在這一帶建造了十個王府,便改稱十王府或者十王府街。明朝滅亡了以後,王府也隨之荒廢了,後來,街上只有八座王府,人們便稱它為王府街。清光緒、宣統年間,這裏開始繁華,街的兩旁出現了許多攤販和店鋪,還有一個“官廳”,成為當地有名的一個市區。

1915年,北洋政府內政部繪製《北京詳圖》時,就把這條街分成三段:北街稱王府大街,中段稱八面槽,南段由於有一眼甜水井(井址在大街的西側,現今的大甜水井衚衕)而稱王府井大街了。後來,逐漸用王府井稱呼整條街了。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15張

潘家園:
  潘家園舊貨市場位於北京東三環南路潘家園橋西南,佔地4。85萬平方米。市場分為地攤區、古建房區、古典傢俱區、現代收藏區、石雕石刻區、餐飲服務區等六個經營區。

主營古舊物品、珠寶玉石、工藝品、收藏品、裝飾品,年成交額達數十億元。市場擁有4000餘家經營商户,經商人員近萬人,其中百分之六十的經營者來自北京以外的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涉及漢、回、滿、苗、侗、維、蒙、朝鮮等十幾個民族。現在的市場形成於1992年,是伴隨着民間古玩藝術品交易的興起和活躍逐步發展起來的,現在已成為一個古色古香的傳播民間文化的大型古玩藝術品市場。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16張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讓人拍案叫絕
  驢打滾
  驢打滾又稱豆麪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麪加水蒸熟,和麪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製作時將蒸熟發黃米麪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17張

艾窩窩
  艾窩窩,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每年農曆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窩窩也屬春秋品種,一年四季都有供應。艾窩窩歷史悠久,明萬曆年間內監劉若愚的《酌中志》中説:“以糯米夾芝麻為涼糕,丸而餡之為窩窩,即古之‘不落夾’是也。”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18張

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睞,尤得女性食客的喜愛。糖卷果主料用山藥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山藥鮮品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精纖維及維生素等成分,是中醫傳統的用藥。中醫認為山藥性温味甘,無毒,入脾肺、腎經,有補中益氣、補脾胃、長肌肉、止瀉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19張

豌豆黃
  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製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仿膳飯莊所制最有名。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20張

糖耳朵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因為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詩説:“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並注説:“糖耳朵蜜麻花,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麪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稱之稀也。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21張

糖火燒

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曆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缸爐燒餅原為河北省小吃,後傳入北京,成為北京小吃。其特點是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22張

麪茶
  麪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賣。有詩説:“午夢初醒熱麪茶,乾薑麻醬總須加”。喝麪茶很講究吃法,吃時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邊轉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的。與品嚐麪茶的風味有關。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23張

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真叫人吃不夠。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種古老食品,製作比較麻煩,由於勞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願製作,故有一段時間常斷檔。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24張

饊子麻花
  饊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歡迎,它的製作比較麻煩。在事先將礬、鹼、紅糖、糖桂花放在盆內用温水溶化,再將麪粉倒入和均勻,和好後挫長條盤起來餳一會兒,然後揪成40克一個的小劑。饊子麻花古名為“環餅”、“寒具”,質地酥脆,香甜可口。環餅據説遠在戰國時代就有,秦漢以來成為寒食節的必吃食品。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25張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它用上好麪粉為原料,先燒適量開水,水開後,改用小火,將麪粉倒人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麪糰由白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稍晾成燙麪。白糖用水化開,香草粉用水化開,適量雞蛋液在碗內攪勻,分幾次加入燙麪中,最後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勻。

鍋內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因為後兩種油容易抵消奶油味,旺火燒至冒煙後,改用小火,此時將揉勻攪拌好的麪糰,500克分成40個均勻小球,入油鍋前用手摁成圓餅,逐個下人油中,待餅膨起如球狀,並呈金黃色時撈出,滾上白糖即成。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26張

蛤蟆吐蜜
  蛤蟆吐密又稱豆餡燒餅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着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帶你領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第27張

薑絲排叉
  薑絲排叉,又叫薑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茶菜是滿族、回族禮儀性食品。滿族人在設席宴客時,習慣用茶及茶食為先,然後才是冷葷、熱菜、甜食、湯等,一定按順序上。回族人不飲酒,但為了禮節,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南來順“的薑絲排叉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炒肝
  炒肝是北京地區滿族傳統名吃。具有湯汁油亮醬紅,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兒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的北京小吃,以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最初吃炒肝時講究沿碗周圍抿並要求搭配着小包子一塊吃,但現在吃炒肝早已沒有那麼多講究了。

帶你瞭解老北京飲食文化
  一是吃飯時不能將筷子插在盛着米飯的碗裏,特別是家中有七八十歲老人的,絕對不允許將筷子插在盛滿米飯的碗裏。這是因早年間家裏死人後要擺供品,其中“倒頭飯”就是將筷子插在盛滿米飯的碗裏。如果將筷子插在盛着米飯的碗裏,是對家中老人的最大不敬。

二是吃完米飯後,碗裏要一乾二淨,不能有剩餘的米粒粘碗上,老輩人常對年輕人説,碗上粘着米粒,將來就要娶個麻臉的媳婦。實際上是告誡年輕人要養成珍惜糧食和勤儉持家的好習慣。

三是吃米飯不夠時不能説“要飯”或“再要一碗”,因過去老北京人將街上的乞丐稱為“要飯的”。

四是吃飯時不能吧唧嘴,喝湯時不能出聲音,要用勺一下一下輕輕地喝,不能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如果聲音過大,被視為對旁邊吃飯人的不尊敬和沒有教養,像豬吃食兒。

五是不許用筷子敲打飯碗,飯菜沒端到桌子上時,孩子們要靜靜地坐在桌前等待,如果哪個孩子不懂事用筷子敲打飯碗,大人會馬上訓斥:“我這兒不收要飯的。”因為過去街上的乞丐多是一邊敲打飯碗一邊乞討。

六是吃飯時不能閒聊,現在人們吃飯時多是邊吃邊聊,而過去老北京人卻講究“食不言”“餐不語”,特別是大户人家坐在一起吃飯時,不許隨便説話,特別是孩子們,誰要是吃飯時隨便説話,輕者會受到大人的訓斥,而重者會遭到大人用筷子打上兩下。

七是吃飯時不能隨便換座位,剛開始坐在哪兒,就一直坐在哪兒,不能端着飯碗一會兒坐這兒,一會兒坐哪兒。因為只有街上的乞丐才是要了一家又一家,不斷變化“位置”。

八是吃飯時,若是誰不小心失了手將飯碗、菜盤子等傢伙打碎了,要連忙説一聲“碎碎(歲歲)平安”,以此緩和氣氛,使失手的那位不至於難堪。

【結束語】北京是一座歷史都城,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至今,我們不得不感歎,歷史為我們帶來的驚喜,完完全全的在北京城中體現出來了。而傳承下來的北京文化更是值得我們去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