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悠久歷史的江西傳統民居文化

在江西文化發展的歷史中,江西的傳統建築文化逐漸展現出它獨有的魅力。江西的傳統民居建築充滿了人情味和江西的鄉土氣息,其裝飾圖案也表現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寓意。下面的文章帶你領略多姿多彩的江西的傳統民居建築文化。

具有悠久歷史的江西傳統民居文化

贛派古民居特色鮮明,講究實用。因地緣關係和經濟文化背景、地理氣候的近似,贛派古民居與徽派古民居建築有不可分割的聯繫。兩者同屬於天井式建築,但贛派古民居更加註重內部構架和陳設上的實用性,較少有徽派古民居建築大面積的雕樑畫棟,出檐用斜撐而不用斗拱,建築兩側的馬頭牆一般不如徽派建築發戧早、起翹高,人字型屋面下端直接為檐口,正面檐口線有一字型和凹字型。

吉安一帶建築外牆多用眠磚,南昌與撫州多用單丁鬥磚,牆體下部多用麻石、紅石勒腳,清水外牆,青灰瓦。

贛派建築中主體建築部分高大規整,輔助房則因地段的原因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很不規整,它們圍合在主體建築兩側,這樣從外看住宅的外形變化就豐富起來。屋架較高,約六米,這是贛派建築的一個特徵。由於住宅沿巷子密集排列,互相之間有多側門貫通,遇到緊急情況,能很快疏散,這使得贛派建築的功能性大大提高。

贛派民居正門造型裝飾豐富,除一字門外,還大量使用八字門、牌坊式門和貼壁垂柱門,大門石材除紅石外還普遍使用豆綠石。南昌、撫州大門以石雕為多,吉安與贛南則以磚雕為多。從門的裝飾來説,多在門牆上做門罩,用青磚做柱子,並有精細的磚雕。贛派民居在指導思想上依然恪守儒家的中庸與內斂,強調建築的堅固實用,不論是粗獷大方、嚴守“三間五架”的明代民居,還是精巧細緻、開間眾多的清式住宅,都較多地堅守了這一點。

贛派古民居建築較為重要的元素是天井,“天井”是南方特有的建築式樣,但贛派古民居的天井仍具有自身特點。天井具有解決建築內部的採光、通風、排水等功能,因此贛派古民居建築前平面結構基本單位“進”,就是以天井為中心展開的居室組羣,以“進”為單元縱橫組合,可以連接成一個複雜而龐大的建築羣體。

贛派古民居建築基本採用木構架承重,磚或土外牆只起到圍護作用,因此不少房屋外牆倒塌,而木結構卻完好無損。現在遺留的贛派古民居大多為清代的穿鬥式結構,只有少數因減柱或空間變換的需要要少量加入抬樑式結構。

同時贛派古民居建築精心規劃,注重風水。贛派古民居建築往往處於一個和諧完備的人居體系當中。它既注意與周邊環境相適應,也注意與祠堂、廟宇、牌坊、門樓、戲台等功能性建築有機結合。一般村莊創建或改造,都經過精心規劃。很多古村都建於河流或湖泊旁邊,這樣可以使居住者就近獲得可直接使用的水源,還可以通過河流與外界進行聯繫。即使沒有天然湖泊,人們也會挖掘人工湖以形成匯聚雨水的水塘。

贛派古民居建築從傳統的風水觀念出發,在選址、佈局上講究風水效果,追求人居建築與自然環境的和諧融合。贛派古民居村落隱映在青山古樹之間,在這裏,建築充滿了人情味和鄉土氣息,建築與環境相互滲透,人類與自然融為一體。建築作為環境藝術必須植根於周圍環境之中,與周圍環境氛圍有機統一。

處理好建築與周圍環境的關係,不僅可以獲得豐富的審美觀感,還可以更好的裝扮環境。建築設計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崇尚自然”,好的建築應與四季吻合。“四時之景不同,而樂意無窮也”,這是一種境界。建築和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文人山水畫,從建築中觀賞自然,從自然中欣賞建築。在贛派傳統建築當中,繪畫中的“線”也體現在裝飾圖案中,那些建築裝飾圖案帶有鮮明的紋身特點。

建築裝飾圖案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通過接觸、認識周圍各種事物,形成形象思維,逐步描繪和創作出來的。“在建築裝飾的設計上,經常可以見到線的運用。流坑建築中的各式門楣窗雕、磚雕石刻圖案和造型正是線運用到建築裝飾中的最好詮釋。透窗多施以鏤雕,以內外連鎖的幾何線造型為主體,線條 縱橫交錯,構圖完整嚴謹,線條剛勁有力,曲線各異,顯示了健康質樸的民間藝術特色。”

贛派民居在設計中充分而理性地運用了線的各種處理技法,通過變化中求統一的形式營造出別具一格的造型。贛派古民居建築設計在理念上也常是這樣,利用地形、自然環境等因素串起一條線性空間,用寫意的方式來提取傳統建築中的元素,從每一個角度看都可以產生不同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