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興教寺的歷史傳説

佛教雖然是外來的宗教,但是在中國經過發展卻成為了現在國內的第一大宗教。在唐代佛教的發展得到了高速的進展,不得不説的就是著名的玄奘法師了,最終他圓寂長眠的地方就是西安的興教寺,是西安文化的一個著名代表。

西安興教寺的歷史傳説

興教寺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也稱護國興教寺,位於西安城南約20公里處,長安區杜曲鎮少陵原畔,長安區樊川北原(少陵原)。是唐代著名翻譯家、旅行家玄奘法師長眠之地。

公元664年,著名高僧玄奘法師圓寂後,葬於白鹿原,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又改葬為樊川風棲塬,並修建了五層靈塔,次年因塔建寺,唐肅宗題:“興教”二字,從此取名興教寺。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教寺坐北朝南,門內鐘鼓兩樓夾道對峙,氣象莊嚴,遠眺終南山,峯巒疊嶂,景色秀麗,是佛教人士遊覽和瞻仰玄奘遺蹟的勝地。寺內藏有明代銅佛像、緬甸玉佛像各一尊,還有歷代經卷數千冊。

歷史傳説
  唐末,興教寺因戰亂被燒燬,唯一倖存的是玄奘和他兩位弟子的舍利塔,東邊是玄奘上坐弟子圓測的舍利塔,西邊是玄奘另一位上坐弟子窺基的舍利塔。玄奘弟子有上千人,怎麼唯獨這兩人能享有此等榮譽,這裏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傳説玄奘從印度回來後,就在慈恩寺內潛心譯經,儘管他不分晝夜地工作,然而單靠他一人何年何月才能譯完600多部經卷呢?於是玄奘決心物色幾個有志於佛學研究的人,能將自己的事業繼承下去。

一天玄奘在安上散步,偶然遇到一位氣度不凡的少年,經尋問,得知他是唐開國元勛尉遲恭之侄。玄奘決心收他為徒。太宗知道後,賜他道法名窺基。他聰慧好學,刻苦鑽研佛經,很快學會了梵文,他不但成為玄奘譯經的得力助手,且撰寫了多部佛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