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台地園的典範 埃斯特莊園

在城市的鋼鐵叢林裏奔波謀生的人們,時間久了似乎自己也沾染上鐵鏽的味道,身心僵硬、疲憊不堪,這時候的你需要回歸自然,感受亙古不息的陽光和風,穿梭在鬱鬱葱葱的林地和生機勃勃的田野,感受人類自古以來就不曾熄滅過的田園之夢。那麼就讓城市文化為你介紹,世界十大莊園之一的埃斯特莊園。

意大利台地園的典範 埃斯特莊園

埃斯特莊園作為意大利台地園的典範,與蘭特莊園、法爾耐斯莊園並列文藝復興三大名園,經過五個世紀悠長時間的手,滌盡冷澀的石感,青苔、蕨草遍佈,綠意葱蘢,生趣盎然,至今依然是世界園林的經典美景之一。

埃斯特莊園建造在羅馬以東40公里處的帝沃裏小鎮上,由紅衣主教埃斯特委託利戈里奧將他的府第改建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意大利政府沒收。著名的音樂家李斯特曾住在裏面直到1886年去世

埃斯特莊園坐落在朝向西北的陡峭山坡上,全園面積4.5公頃,園地近似方形。全園分為6個台層,上下高差近50米。入口設在底層,被園路分割為八個部分。兩邊的四塊是闊葉樹林叢,中央四塊佈置為綠叢植壇,中央設有圓型噴泉。

底層花園中還有著名的水風琴。第二層中心為橢圓形的龍泉池,第三層為著名的百泉谷,並依山就勢建造了水劇場。莊園的最高層在府第前約12米寬的天台,可俯瞰全園景觀。

埃斯特莊園以其突出的中軸線,加強了全園的統一感,並因其豐富的水景和水聲著稱於世。從莊園早期的彩繪效果圖可以看到,埃斯特官邸高據台地的頂端,庭院沿建築的中軸線,依形就勢的展開於層級分明、井然有序的台地之上。在中軸、中軸平行線、垂直平行軸線組上,每條軸線的端點與軸線的節點上,均衡分佈着亭台、遊廊、雕塑、噴泉等各式景觀。

歐洲體系中典型的水法是從台地園開始的。水因為可以使空氣濕潤,從而在意大利園林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由於位處台地,意大利園林的水景在不斷的跌落中往往能形成遼遠的空間感和豐富的層次感。

埃斯特莊園就充分利用台地優勢,規劃了大小噴泉500個,式樣繁複、繽紛絢爛的泉水全部由水位落差自然形成,一直保持到現在也沒有使用電力驅動,“百泉宮”或“千泉宮”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尤其是園中兩組噴泉(管風琴噴泉、貓頭鷹與小鳥噴泉)還添加了人工機械設施,將音樂、鳥雀啼鳴的情趣融入到噴泉組合中,堪稱古典園林的水法典範。

歲月變遷,今天的埃斯特莊園自然很難完全保留當初規劃時的模樣,磚木構築的廊架與亭台大都已不復存在,園林植物多數也更新換代,唯有石質雕塑與羅馬人興建水利的功夫了得,悠悠數百年,依然可以讓泉水歡暢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