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統獨特的染色工藝:扎染

在中國民族文化而獨特的染色工藝中有一種叫做——扎染。它有一百多種變化技法,暈色豐富,變化自然,趣味無窮。更使人驚奇的是紮結每種花,即使有成千上萬朵,染出後卻不會有相同的出現。這種獨特的藝術效果,是機械印染工藝難以達到的。

民間傳統獨特的染色工藝:扎染

相關起源:
  扎染有着悠久歷史。起源於黃河流域。起源於何時尚無定論。現存最早的扎染製品,是出於新疆地區。據記載,早在東晉,紮結防染的絞纈綢已經有大批生產。公元408年東晉時期的作品,扎染這種工藝早在東晉時期就已經成熟了。當時絞纈產品,有較簡單的小簇花樣,如蝴蝶、臘梅、海棠等;也有整幅圖案花樣,如白色小圓點的“魚子纈”,圓點稍大的“瑪瑙纈”,紫地白花斑酷似梅花鹿的“鹿胎纈”等。

主要分類:
  大理扎染
  大理民族扎染採用民間圖案,通過對傳統的扎染工藝進一步渲染和藝術加工,使之成為藝術化、抽象化和實用化融為一體的工藝品。其工藝由手工針縫扎,用植物染料反覆染制而成,產品不僅色彩鮮豔、永不褪色,而且對皮膚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現代化學染料有害人體健康的副作用。
  傳統染料以板藍根、藍靛為主,與化學染料相比,其色澤自然,褪變較慢,不傷布料,經久耐用,穿着比較舒適,不會對人體皮膚產生不良刺激。據説,像板藍根一類的染料同時還帶有一定的消炎清涼作用,對人的健康有益。在迴歸自然、提倡保健的今天,扎染布被廣泛用來製作衣褲、被子、枕巾、桌布等與人體肌膚相親的用品,格外得到人們的青睞。

白族扎染
  扎染布是白族特有的工藝產品,在大理城鄉隨處可見它的蹤影。扎染不僅代表着一種傳統,而且已成為一種時尚。扎染如此受歡迎,是由於它特有的有別於其它染織物的個性。它樸素自然,藍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張揚,符合人的情致,貼近人的生活,充滿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勞、質樸、純潔、誠實、善良和樂觀、開朗、熱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在人們心目中已成為特殊的文化象徵和民族傳統藝術的標徽。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傳統民間工藝產品,集文化、藝術為一體,其花形圖案以規則的幾何紋樣組成,佈局嚴謹飽滿,多取材於動、植物形象和歷代王宮貴族的服飾圖案,充滿生活氣息。其扎染分為扎花和浸染兩個環節。
  扎花是以縫為主、縫紮結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現範圍廣泛、刻畫細膩、變幻無窮的特點:浸染採用手工反覆浸染工藝,形成以花形為中心,變幻玄妙的多層次暈紋,凝重素雅,古樸雅緻。產品有匹色布、桌巾、門簾、服裝、民族包、帽子、手巾、圍巾、枕巾、牀單等上百個品種。

近年來,大理喜洲白族婦女在圖案藝術、古代結紮技法和現代印染工藝相結合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發展了彩色扎染這種新的手工印染技術。彩色扎染突破了傳統單色扎染色調的侷限,強調多色的配合和色彩的統一。利用扎縫時寬、窄、鬆、緊、疏、密的差異,造成染色的深淺不一,形成不同紋樣的藝術效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白族地區,一種稱為"反樸法仿扎染"的工藝製品正應運而生。反樸法仿扎染是在古代扎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像扎染而非扎染,像潑畫而非潑畫,圖案花紋兼有扎染與潑畫之風格的新工藝。
  其特點是在扎染工藝上省去了紮結這一工序,圖案花紋色暈層次更為豐富,呈現出錯雜融渾、斑斕厚重的色彩效果。彩色扎染和反樸法仿扎染具有同曲異工之妙,能產生朦朧流動的風格和迴歸自然的美,更好地表現物像,增添藝術魅力。

彝族扎染
  巍山彝族扎染採用天然植物染料,發揮傳統民間扎花工藝特色,做工精緻、當然精美、圖案新穎多變,具有古樸、典雅、自然、大方的特點,既有較高明的藝術欣賞價值,又有較強的實用性。彝族扎染有藍染、彩染、貼花等系列產品。
  製成品有枱布、壁掛、門簾、衣服、裙、帽、包、地毯及各種面料。用户可根據各種圖案花布,用來製作衣裙、圍腰、被面、牀單、門窗、窗簾、桌椅帽等。用扎染製作的衣裙、牀單、門窗、窗簾穿在身上,掛在室內,別一番古樸、典雅的風味。

現代扎染
  “現代扎染是針對傳統扎染、蠟染和藍印花布這三種傳統染色工藝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即在各種紡織面料和成衣上運用現代防染科學技術和各種特殊工藝手法,創造出區別於傳統“三染”、工業印染審美特徵的具有現代審美意義的平面、立體或單色和多色交融新圖形的可產業化的藝術實踐活動”。
  作為一種獨特的工藝文化,與傳統扎染一樣,現代扎染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還在本質上體現出自身反映不同文化背景、傳達不同時代氣息的特徵,具有“筆墨當隨時代變化”(石濤語)的開放性特點。
  那麼,在信息化、數字化快速發展、數字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數碼思維”和“數碼行為”成為我們正常“生活方式”的今天,數字化處理技術產生的數碼藝術也必然能為現代扎染藝術借鑑,併成為當代設計師創造現代扎染新圖形的重要工具和主要設計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