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陝西省是我國地方戲種繁多的的地區之一,有很多民間戲曲深受民眾喜歡。那麼,你知道陝西的地方戲曲劇種究竟有哪些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或許,你對其中的戲曲情有獨鍾,是一枚忠實的戲迷。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秦腔
  秦腔,中國西北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起於西周,源於西府(核心地區是陝西省寶雞市的岐山(西岐)與鳳翔(雍城))。成熟於秦。

秦腔又稱亂彈,流行於中國西北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寶雞的西府秦腔口音最為古老,保留了較多古老發音。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為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2張

眉户
  眉户,是陝西省的主要戲曲劇種之一,又稱“眉鄂”或“迷糊”,以其曲調委婉動聽,具有令人聽之入迷的藝術魅力而得名。它的貢調主要由小曲小調所組成,俗稱“曲子戲”,文人慣稱為“清曲”。

現代眉户在關中分東西兩路。東路眉户盛行於華陰市和華縣,民間流傳有“同州的梆子部陽的線,二華的眉户天下傳”的説法。西路的眉户最早盛行於眉縣、户縣,並以“眉户”得名。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3張

 碗碗腔
  碗碗腔,是陝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又稱“燈碗腔”、“阮兒腔”,前者因小銅碗主奏擊節和皮影燈而得名;後者因主奏樂器阮咸而得名;板腔體結構,唱詞通俗典雅,音樂悠揚輕盈,音律細膩聲韻嚴謹。

該劇種起源於陝西省華山北麓的華陰、華縣一帶,清初時就已經形成並且成熟完善,歷史劇目一直都是用皮影戲形式演出流行於民間。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4張

商洛花鼓
  
商洛花鼓民間通稱花鼓子、地蹦子,流行於陝西省商洛地區,屬於民間地方戲曲,是中國陝西商洛地區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表現形式,融合了商洛民間藝術特色,唱腔以商洛地方語言為主,故稱“商洛花鼓”。商洛花鼓藝術形式豐富多樣,音樂曲調流暢優美,傳承歷史久遠,在戲曲音樂發展演變歷史的研究中具有“活化石”的作用。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5張

同州梆子
  同州梆子,陝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是現代秦腔誕生之根基所在。形成於陝西省關中東部以大荔縣(舊同州府治)為中心的十數縣,在明朝嘉靖年間基本形成,因伴奏樂器中採用棗木梆子擊節,發“桄、桄”聲,故稱“桄桄亂彈”或“梆子”。後為區別於其他梆子劇種,始稱“同州梆子”。

一般認為同州梆子即老秦腔,是秦腔的肇始之源,對於各路秦腔的形成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在以西安為中心的中路秦腔(即西安亂彈)形成以後,它被稱為“東路秦腔”,外省稱“西秦腔”、“西調”、“陝西梆子”、“山陝梆子”等。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6張

華陰老腔
  老腔是一種板腔體戲曲劇種,是皮影戲的一種,唱戲人在後台是皮影戲,唱戲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於陝西省華陰市的雙泉村。

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落音又引進渭水船工號子曲調,採用一人唱眾人幫合的拖腔(民間俗稱為拉波);伴奏音樂不用嗩吶,獨設檀板的拍板節奏,均構成了該劇種的獨有之長,使其富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世代流傳,久演不衰。但又鑑於該劇種這一特殊情形(家族戲),目前依然處於行將消亡的瀕危狀態,迫切需要長期保護。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7張

阿宮腔
  阿宮腔,也稱北路秦腔,陝西省古老的傳統戲曲藝術之一。因唱腔具有翻高遏低的藝術特點,亦稱遏公腔,阿宮腔唱腔委婉曲折,頗有南戲之韻。阿宮腔原為皮影形式演出,1960年搬上大舞台,在唱腔、表演、音樂伴奏以及舞台美術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但仍保持了原有的藝術特色。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8張

弦板腔
  弦板腔是流行於陝西關中乾縣、禮泉、永壽、興平、武功、咸陽、户縣、周至一帶的傳統地方劇種。據《乾縣縣誌》記載:“該劇種起源於宋代,由民間流傳的‘隔簾説書’發展而來”,是在西路皮影戲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推薦:戲曲賞析:婺劇三請梨花唱詞大全

弦板腔的主要樂器有“弦”(二絃和三絃)、“板”(又叫“呆呆”,分蚱板、二板兩種),加上唱腔,故稱“弦板腔”。其唱腔既豪放悲壯,高昂激揚,又委婉細膩,柔和清亮,能夠表現各種人物的不同性格感情,具有濃郁的田園牧歌式的觀眾特色和民歌韻味。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9張

漢調二黃
  漢調二黃也稱陝二黃、山二黃、“靠山黃”,或“二黃戲”,陝西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陝南和隴東。是二黃腔調從湖北沿漢水進入陝西而形成的,漢調二黃因它是在漢水流域由西皮、二黃結合形成,故又多稱“漢調”。

解放初期,為與皮黃系統各劇種通用名稱相統一,在安康地區又有“陝西漢劇”之稱。清道光年間頗為盛行。因地區不同分為漢江派和雒鎮派。漢江派音樂比較柔和,以唱功戲,做功戲見長;雒鎮派腔調鏗鏘有力,以武打戲見長。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10張

華縣皮影
  皮影,又叫傀儡戲、燈影。在華縣,又叫碗碗腔皮影戲(曾名時腔),華縣皮影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是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的巧妙結合。華縣碗碗腔皮影戲(曾名時腔),形成於清代初葉。該劇種唱腔板式齊備,伴奏樂器很有特性,細膩幽雅、婉轉纏綿,表現形式豐富多彩。皮影造型優美,人物個性特徵明顯、選料考究、製作精細。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11張

合陽線戲
  合陽提線木偶戲是合陽縣獨有的古老的漢族戲劇劇種,民間俗稱“線戲”“線猴”“線胡”或“小戲”,又稱“線腔戲”,俗稱“線胡胡戲”。

合陽線戲偶高80至90釐米,初期偶身扁平,無手足,以袖袍代之。提線5至7根(頭3,手2,腰1),特殊需要加至13根,線長約1米(名為“低線”);七十年代後舞台更新,藝人在高空操作,“高線"”出現。藝人們經過長期實踐,摸索出提、撥、勾、挑、扭、搶、閃、搖八種技法,使偶人幾乎可以做出各種生活與舞蹈動作,神態逼真。早期舞台約15尺見方,木柱支撐,布幔相圍,兩側上下場。六人伴奏,五人操偶,往來逡巡,莫不應節,維妙維肖,栩栩如生。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12張

跳戲
  跳戲是流行於陝西省合陽縣沿黃河一帶的漢族戲曲劇種,被譽為“研究中國戲曲史的活化石”。由於強烈的祭祀性,專家們將其劃歸儺戲範圍。推薦:戲曲文化説:梆子戲角色行當有哪些

它的起源沒有可靠的文字資料記載,一般認為起於元代。它有完整的劇本,但尚無唱腔,以吟代唱;舞蹈性極強,動作中融合了漢族民間武打成份,剛勁有力,劇目多為《三國》、《水滸》、《封神》、《西遊》等。目前新池行家莊尚能演出完整劇目。

作為一種漢族民間戲劇,跳戲向無職業班社,一直以農村社戲形式組織演出。跳戲盛行的地方,稱為跳戲窩子,附近各村,社有戲箱,村有戲台,互相賽戲之風,十分盛行。演員皆由本村村民充任。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13張

 陝北説書
  陝北説書是陝北地區十分重要的傳統曲藝説書形式,流行於陝西省北部延安、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陝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説、故事。後來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陝北説書。

陝北説書的演唱形式是由藝人手持三絃或琵琶自彈自唱,説唱相間,分為“三絃書”與“琵琶書”兩種。後經民間藝人韓起祥等人改革,一人可同時操5種樂器伴奏:大三絃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擊節木片、小鑼或鈸。

陝北説書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一般採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數的侷限。曲調激揚粗獷,富於變化,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

戲曲文化:陝西地方戲曲劇種有哪些 第14張

西安鼓樂
  西安鼓樂,也稱長安古樂、西安古樂、西安樂古。是千百年來流傳在西安(古長安)及周邊地區的漢族民間大型鼓樂,起源於隋唐,歷經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當完整的曲目、譜式、結構、樂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並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樂種之一,是中國古代傳統音樂的重要遺存,被國際音樂界和史學界譽為“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

西安鼓樂,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境內發現並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樂種之一,脱胎於唐代燕樂,後融於宮廷音樂,安史之亂期間隨宮廷樂師的流亡而流入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