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風味小吃,美味的鼎邊糊

鼎邊糊,又叫做鍋邊糊,是福建福州的特色著名佳點。傳統的福州人家幾乎家家都會做鼎邊糊,是當地的早點佳品。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福建小吃文化中看看鼎邊糊都有什麼做法吧。想吃的朋友可以自己動手哦。

福州風味小吃,美味的鼎邊糊

鍋邊糊簡稱鼎邊糊或料棵,福州人都叫鼎邊糊,是福州的大眾小吃,如果佐以蠣餅,更加可口。

鍋邊糊始於何時,無從查考。有説古時有一家主婦磨了米漿準備蒸九重粿,臨時來了客人,家裏煮的飯不夠吃,主婦靈機一動,在燒着菜的鍋邊繞烙米漿,既做菜又當飯,客人吃得甚滿意,讚揚一番。

不久這種吃法在福州傳開,各家爭相仿效,時久成俗,如今幾乎所有福州小食店都經營鍋邊糊,幾乎所在家庭主婦都會做鍋邊糊,幾乎所有福州人無人沒吃過鍋邊糊。

基本做法:
  製作:
  1、磨米漿將大米用清水浸泡2小時,洗淨撈起,加清水磨成濃漿。

2、制蝦湯:將蝦糠裝進小紗布袋內、別口,放鍋內,加水用中火熬成蝦湯。

3、制輔料:泡發暢幹,洗淨;丁香魚乾除去雜質;泡髮香菇,洗淨,切條;葱、蒜洗淨切段,起油鍋煸熟。

4、制糊:大鍋內加清水1000克,用大火燒至七成熱時,在鍋的內邊抹勻一圈花生油後,舀米漿一碗(約800克)由左向右沿鍋邊澆一圈,將鍋蓋嚴,悶片刻後揭蓋,見鍋邊的米漿烙熟起卷時,用鍋鏟將米漿鏟火鍋內。此時鍋內再加水500克,依此法分數次將米漿繞澆完畢。鍋內放入蝦糠、蝦油、和其他輔料一起煮熟,調準口味,裝碗即成。

成品色白,質鮮嫩,有濃郁的漁家風味。

創新做法:
  原料:上好大米1000克。配料:豬骨頭1500克、紫菜25克、蝦乾25克、蟶乾50克、瘦肉250克。韭菜150克。調料:醬油50克、精鹽15克、老酒100克、胡椒粉5克、硼砂2克、葱頭油100克(豬油加葱白炸香去渣)、熟花生油50克。

製作:
  1、將大米洗淨用清水浸泡一夜(大米浸泡時間足夠,米漿才能磨的細膩)後撈出瀝乾,摻水約1500克磨成漿,再加入硼沙2克(先用水溶解)攪拌均勻。

2、把豬骨頭放進清水鍋裏熬煮成骨頭湯約3000克。

3、將蝦乾、蟶乾放進骨湯裏用中小火煮一小時,讓其出味後盛起4、紫菜洗淨撕碎,韭菜切末。瘦肉切丁待用。

5、大鍋(口徑60釐米左右)燒熱,將備好的湯加一倍清水,蓋上鍋蓋,燒沸後揭去鍋蓋,往鍋邊抹一層花生油,用碗舀米漿往鍋邊澆一圈,蓋上鍋蓋約半分鐘,揭蓋把鍋邊的熟米漿片鏟到湯裏,再添一些湯和清水加蓋燒開,按上法將米漿做完為止。當最後一次漿成熟鏟入後,加入蝦乾、蟶乾(原先煮過撈起的)、紫菜、瘦肉、韭菜煮開出鍋裝盆裏,再調入醬油、精鹽、味精、老酒、胡椒粉、葱頭油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