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和太陽直射點

我們都知道氣候的差異是由大家所處的緯度引起的,因為太陽直射點不同,感受到的温度也不一樣,北半球在炎熱的夏季時,南半球則會大雪紛飛。在我國通常用節氣來概括這類情況,本篇就與各位討論下關於四季的太陽直射點話題。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和太陽直射點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
  這個要看具體年份,因為節氣的日期要根據陽曆來推算,與公曆有所偏差,每年都有幾個小時的不同。以今年為例,春分在2021年3月20日,夏至於6月21日,秋分在9月23日,冬至的時間為12月21日。
  這幾個節氣的太陽直射點分別在哪
  春分和秋分的太陽直射點都在赤道,夏至在北迴歸線,冬至在南迴歸線。其順序為:春分後直射點由赤道向北移,直至6月21日的夏至到達北迴歸線。然後由此南移,直至9月23日的秋分到了赤道,接着還會繼續往南移動,在12月22日前後,也就是冬至到達南迴歸線。之後太陽直射點還會北上,如此反覆,又在3月份下旬回到赤道。這樣循環的迴歸運動,週期為365日5時48分46秒,也約是365.2422天,稱為一個迴歸年。
  二十四節氣有什麼寓意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温差巨大,因此這套曆法適用於黃河流域一帶,也就是古代的中原地區。十四節氣與季節、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聯繫,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季節的轉折點。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是表示最熱、最冷的出現時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層大氣中水汽凝結現象;也反映氣温下降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況和程度。驚蟄、清明、小滿、芒種是反應物侯特徵和農作物生長情況。因此可以説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探索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