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節是什麼意思?冬至日的另一種説法

我們都知道每一年都有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那麼,最早的時候,冬至還有另一種別稱,一直到現在,也都被人們一直叫着冬節,雖然都是冬至,那冬節還有其他的意思嗎,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冬節是什麼意思?冬至日的另一種説法

可能感興趣》》冬至和立冬是一天嗎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2日之間。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如中國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緯2°33’)這天的白晝達11小時59分,海口市約為10小時55分,杭州市為10小時12分,北京約9小時20分,而號稱“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漠河縣(北緯52°58‘)也僅有7小時34分。同時,冬至也是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冬至這天的正午太陽高度僅有26°42′。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完全換成冬季星空,而且從冬至這天開始“進九”。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説:“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