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民歌——唱響安康的民間藝術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非常多歷史上的藝術流傳下來,也是作為我國文化的繼承,其中紫陽民歌就是其中之一,紫陽民歌不僅流傳久遠,還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你對紫陽民歌瞭解多少呢?本期安康文化為你解説

紫陽民歌——唱響安康的民間藝術

紫陽民歌是流傳在陝西省紫陽縣境內漢族民間歌曲的總稱,是陝南地區漢族民歌中最具代表的曲種。它語言形象生動,曲調優美動聽,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地方風格,是紫陽漢族勞動人民人民在長期勞動中創造出來流傳至今的藝術瑰寶。專輯代表:樊光安《巴山漢水情》、合輯《紫陽茶歌》等。紫陽民歌劇:《王二嫁嫂》、《茶山情》等。

基本特徵
  1、紫陽民歌是紫陽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勞動中創造的,無論是詞或曲都能體現當地的易風易俗,明白曉暢,通俗易懂。
  2、紫陽民歌受南北遺民文化的影響較大,極具兼容性,小調似江南的婉轉細膩,號子有北方的雄渾高亢。
  3、紫陽民歌語言簡潔,借喻巧成,風趣幽默,具抒情性、敍事性、舞蹈性於一體。
  4、紫陽民歌韻白獨特,旋律流暢,音樂上採用了“宮”、“商”、“羽”、“徽”四種調式,演唱上真、假嗓相結合。

紫陽民歌流傳久遠,其歌詞借喻巧妙,風趣幽默,有較高的文學價值;所用方言似川、似楚,韻味獨具;其旋律優美婉轉,高腔唱法中游移於調式音級間的色彩性顫音唱法具有獨特的價值。紫陽民歌的傳承直接依託於各種民俗活動,反映出豐富的民俗文化內容。紫陽民歌對於豐富中華民族音樂寶庫、弘揚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