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著名山東美食有什麼?

“民以食為天”,正所謂,只有美食和愛不可辜負。中國的美食可謂是和外國單調的西方飲食千差萬別,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入口則讓人捨不得下嚥。不僅如此,每個地方還有各自的特色小吃,這期小編特地為你們準備了可口的山東美食,就讓我們看看山東文化吧!

飲食文化:著名山東美食有什麼?

山東美食指流起源,流傳於山東地區的美食,菜餚,具有濃厚的山東地方特色,一般歷史悠久,味道鮮美的同時又具有很高的文化內涵價值。山東美食品種繁多,較著名的有博山名吃酥鍋,春捲,德州扒雞等。

酥鍋
  山東淄博人對於過年(春節),特別的重視。過去人窮,過年也特別的隆重——早早的就準備年貨,早早的就開始準備年節大菜,在各種各樣的博山年節菜中,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著名的“博山酥鍋”。

博山人對於做酥鍋,有一種近乎神聖的意思——家家都做,好像沒有了酥鍋就不是過年。所謂“窮也酥鍋,富也酥鍋”,那是説做酥鍋的原料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來搭配。你家條件好,可以整雞整魚的做進去,他家條件差,也可以把些魚頭魚尾,碎肉雞架什麼的做進去,也叫“酥鍋”。來客人了,盛上一盤:嚐嚐俺家酥鍋!所以有“家家做酥鍋,一家一個味”之説。

很多外地人都知道有這麼一道名菜,但仍有很多人沒吃過。原因是這道菜做法很麻煩,平時很少有人做,只有過年,才是家家做酥鍋的日子。但這道菜還是被吃過的人念念不忘,逐漸的向外地傳播開來,先是博山所在的淄博市,又隨着交通的發達,逐漸傳播到山東其他地方以至更遠的地方……

到了大家都脱貧以後,“博山酥鍋”逐漸形成了比較統一的做法,再後來,就形成了加工產業,使用真空包裝,裝袋賣到全國各地。好多人吃過,説真是一絕!好多人想學着做可就是做不出那個味兒。而博山人卻是不屑於吃袋裝的,他們説那是工業化食品,不夠正宗。

可能你也喜歡:
  源遠流長的山東體育文化
  源遠流長的湖北楚文化
  探索山東羅子戲文化的由來
  山東漢族戲種之一東路梆子文化

飲食文化:著名山東美食有什麼? 第2張

德州扒雞
  山東歷史傳統名吃——五香脱骨扒雞,最早創產於禹城,因其工藝獨特、用料考究、肉爛脱骨、營養豐富等特點而遠近聞名。據傳乾隆年間就盛傳全國,被列為山東貢品之一。1919年載入《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列為《中國名菜譜》145中名菜之首,並有“脱骨扒雞、宗法禹城”的記載。

據《禹城縣誌》記載,製作扒雞最早的禹城城北北月牙灣村民王明奎,其祖輩皆以煮雞為生,他家將殺好的雞兩腿交叉別入膛內,再把兩翅膀從雞脖的刀口插入,讓翅尖從嘴的兩側伸出,然後放上常用的佐料,名曰“扒雞”。後來,為招攬生意,他請了一名老中醫開了丁香、桂皮、花椒、大料、小茴香等5味調味品,煮出的扒雞,更使人胃口大開,那時叫作“五香扒雞”。

王明奎18歲那年(清光緒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秋季的一天傍晚,他把20多隻雞煮在鍋裏,在灶中加了很多劈柴,燃起火就去歇息,由於勞累,醒來時天已大亮,燉時大過,鍋裏的雞塌了下去,一提雞腿,骨肉分離。他哭笑不得,只好用鐵笊籬小心地把雞撈到籃子裏提到縣城去賣,並將煮爛的雞取名為“五香脱骨扒雞”。在縣衙門口叫喊了幾聲後,“脱骨”二字便引起眾人注意,霎時間招來了許多食客。從此,他家煮雞都長時間燉煮,直至脱骨,形成了獨特的製作工藝。

此後,“禹城五香脱骨扒雞”名聲大振,南北馳名。王明奎於次年初(1892年)在德州辦起了以經營脱骨扒雞為主的小飯莊,從此,“禹城五香脱骨扒雞”便傳入德州。另外,王明奎有個兒子叫王吉三,爺倆憑着一手高超的技術,先後在禹城火車站、德州、濟南、沾化、利津等地開設了扒雞鋪,禹城五香脱骨扒雞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可能你也喜歡:
  全面解析:關於湖南方言文化
  歷史悠久的湖南篆刻文化
  山東戲曲文化的瑰寶:兩夾弦文化
  陝西民間的藝術瑰寶“華陰老腔”

飲食文化:著名山東美食有什麼? 第3張

春捲
  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鹹可甜。品種有韭黃肉絲春捲、薺菜春捲、豆沙春捲等。春捲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春盤始於晉代,初名五辛盤。

五辛盤中盛有五種辛葷的蔬菜,如小蒜、大蒜、韭、蕓薹、胡荽等,是供人們在春日食用後發五臟之氣用的。唐時,春盤的內容有了變化,春盤的內容更趨精美。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後食用的記載。類似記載,明代食譜《易牙遺意》中也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捲的名稱。製作春捲,一般要經過制皮、調餡、包餡、炸制4道工序。

飲食文化:著名山東美食有什麼? 第4張

武城旋餅
  旋餅是山東武城傳統名點。相傳崇禎17年春,李自成攻打北京,路經武城,聞香下馬,帶領身邊隨從徑入小小的餡餅棚,飽餐之餘,興致勃勃地看了餡餅師傅的旋轉技藝,説“你閃持着餡餅牌子,看這做法豈不是旋餅嗎?”於是,武城旋餅因此而得名。

武城旋餅選料精良,面要上等,肉要瘦肉,其製作更加講究,和麪要根據四季温度的不同掌握軟硬,並反覆揉捏,餡有豬肉的、羊肉的、牛肉的,也有雞蛋的,厚如指,大如盤,色澤褐油亮,外皮油酥焦脆,內餡鬆軟香嫩,肥而不膩,清香可口,愈吃愈香,回味無窮。

可能你也喜歡:
  惟妙惟肖的山東棗梆文化
  山東曲藝文化的奇葩“萊蕪梆子”
  獨具河南特色的豫劇文化
  你所不知的山東齊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