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飲食文化圈?獨特風格的飲食文化區域

地大物博的大中國,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圈,讓中華美食,揚名天下。那麼,什麼是飲食文化圈呢?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是飲食文化圈?獨特風格的飲食文化區域

飲食文化圈是由於地域、民族、習俗、信仰等原因,歷史地形成的具有獨特風格的飲食文化區域。依據中國飲食文化區位類型的不同,將中華食文化圈劃分為12個小圈,現列如下:

1.東北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鹹重、(葱蒜的)辛辣、生食。
  這裏土地肥沃,草場優良,平原廣闊,五穀雜糧與山貨水產都很豐富,冬季寒冷漫長,人口稀少。歷史上這片土地長期生活着滿族、蒙古族、鄂倫春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遊牧狩獵是他們的主要生活方式。人們好食燉菜,攝取高熱量的動物脂肪,以禦寒冬。

2.中北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以鹹重為主。
  該區主要集中在內蒙古,但在東北和西北地區都有較深的文化交叉,是典型的草原文化類型,以遊牧和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人們逐水草而居,擅長射獵,君王百姓都愛鹹食畜肉,熱喝奶茶,暢飲烈酒。由於物產單一,糧食結構不夠合理,人們普遍以各種肉食和奶製品為主,幾乎不吃蔬菜。

3.西北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以鹹為主,輔以適當的幹辣(椒)和香辛料。
  西北的飲食文化受自然環境和宗教因素的影響非常明顯。西北地區有優良的天然草場,從西漢至清朝中葉,這裏基本上以畜牧業為主,農業種植香辛料較多。食物結構較簡單,過去基本不吃蔬菜,但人們愛吃烤肉,佐以孜然,辣椒粉等調味品,口味鹹重。

4.黃河中游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酸辣,味稍重。
  這一地區歷史文化十分燦爛,北宋以前這裏一直是中國文化的中心地帶,並且政治中心大致在西安--洛陽--開封一線上移動。這裏農業開發最早,也最完善,各種牲畜和穀物都有,屬於五穀雜糧並食區,家蔬野果等植物性食物也十分豐富。

5.京津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以鹹香為主,兼容幷蓄八方風味。
  自元、明、清以來,蒙古人、漢人、滿人先後在此建都,北京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天津是漕運、鹽務和商業發達的都會,與北京共構經濟一體和京畿文化。京城聚集着諸多衙屬官吏、龐大駐軍以及樂醫百工,普通市民,眾多民族匯聚於此,形成了五方雜處的局面。飲食的層次性和變化性特別明顯。

6.黃河下游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鹹鮮,味正,葱蒜的辛辣。
  黃河下游地區屬於齊魯文化圈,有着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至深,因而這一區域飲食的文化味較濃。講究"平和正統",大味必淡的至味境界,加之受海洋文化和京杭大運河的影響,這裏成為南北飲食文化的交匯之地。山東菜在北方的影響很大。

什麼是飲食文化圈?獨特風格的飲食文化區域 第2張

7.長江中游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酸辣和微辣,但辣的程度不如西南地帶。
  長江中游地區以低山和平原為主,境內河網交織,湖泊密佈;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稻米水產和畜禽果蔬都很豐富。這裏深受楚文化的影響,但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其內部又形成了江漢文化和湖湘文化,表現在飲食文化上也略有側重。湖南的口味偏重於酸辣,以辣為主,酸寓其中。

8.長江下游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鹹甜適中、清淡,但食甜較其他地區突出。
  這裏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河湖密佈,稻米水產豐富。戰國時期形成地域特色鮮明的吳越文化,並深受其影響。吳越地區飲食的文化味也很濃,強調精緻細膩,注重色形味質,講究飲食環境的韻味,擅長糕點小吃製作,瓜果雕刻技冠全國,多有靈氣,給人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長江下游的淮揚菜是我國四大菜系之一。淮揚菜清淡適口,強調原料的本味,主料突出,刀工精細,肉類菜餚名目繁多,居各地方菜之首。

9.西南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麻辣,酸辣。
  西南地區除了四川盆地等歷史上開發較早的發達農業地區以外,大部分地區是高山峽谷,地域封閉,交通不便,不同地區的文化聯繫也很薄弱,這裏空氣潮濕,瘴氣四溢,為了散寒去濕,避辛解毒,調味通陽。西南地區的人們自古以來就愛飲酒和吃辛香剌激之物,如花椒,茱萸,生薑等,尤其是在辣椒傳入西南地區後,這種嗜好迅速普及。

10.東南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清淡,鹹鮮。
  東南地區多丘陵,臨海,雨水充沛。該地區以稻米為主食,蔬菜水果海產畜禽都很豐饒。這一地區喜食稻米,重鮮活,尚茶飲,蔬果與海產比重高,俗尚食事。東南地區的飲食文化也帶有明顯的商業性,講求高檔稀貴,愛食稀奇野味。

11.青藏高原地區飲食文化圈,口味特點:鹹重,微辣,辛香。
  青藏高原地區為高寒地區,獨特的地域環境上的食料生產與佛教文化,決定了青藏高原飲食文化的基本內容和風格。這裏以農牧業為主,廣泛種植青稞、大麥等作物,蔬菜與水果的比重不大。由於受宗教文化的影響,人們飲食有些特有的禁忌和儀式,比如不吃魚,餐前頌經等。

12.現已模糊的素食圈,口味特點:香甜,清淡,鮮美
  我國的素食向來有三條路線:宮廷、寺院、民間。宮廷素食固然講究,但有太多的禮和儀式的成分;寺院素食低的有苦行僧氣,高的有富貴氣;民間素食與時令、風俗為伴,樸實淳美,頗饒古風,可惜星星點點,不成片段。素食本是清淡之品,給人的印象也不免寡、淡、單薄。素食材料食材豐富。每種食材都保有自己的特點,食材的豐富,不僅帶來感官的享受——色彩繽紛,賞心悦目;同時也決定了口感的豐富——鮮嫩、清爽、脣齒留香。

結束語:中國飲食追求味道諧調和中,但不同地方的人的口味卻千差萬別,這是因為中國飲食文化裏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一個地方飲食文化的建立與它當地的物產、氣候、歷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密切相關,飲食文化圈,就是學界用來表示飲食的地域性差別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