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豐富的飲食文化

民族文化中藴含着很多文化精華,除了物質文化外,還有很多非物質文化,如民族歌曲、傳統節日與習俗等。那麼,在傳承至今的塔吉克族文化中,他們的飲食文化有什麼獨特的地方呢?隨小編去看看吧!

塔吉克族豐富的飲食文化

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新疆。主要從事畜牧業,飼養牛、羊,兼事農業,在山谷裏種植青棵、豌豆、小麥等作物,過着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日食三餐,主要食品有肉、面、奶,農區以麪食為主,牧區以肉食為主。喜將面和奶或米和奶一起製成主食,許多日常食品與維吾爾族相似。塔吉克族的日常飲食,一般注重主食,不大講究副食,很少吃蔬菜。

日常食品
  牧區飲食以奶製品、麪食和肉食為主;農業區則以麪食為主,奶和肉食為輔。麪食主要是用小麥、大麥、玉米、豆子等面做成的饢。每日早、中、晚三餐。農民們一般早上喝用牛、羊奶和磚茶煮成的奶茶,吃少許饢;中午吃用玉米麪、青稞面煮的糊糊,或者吃肉片面條;晚餐是正餐,多是肉、抓飯、抓肉、甜麪糊等。牧民們的早餐是一般是奶茶,午餐是酸奶和饢。

塔吉克族的飲食品種大都與牛、羊奶、酥油等奶製品分不開,主要有奶粥(西爾布林濟)、奶面片(西爾太力提)、奶麪糊(布拉馬克)、酥油麪糊(哈克斯)、酥油奶糊(扎忍)、酥油青稞饢。副食很少,不大習慣食用蔬菜。在一些海拔較高的鄉村也沒有瓜果可吃。茶的消費量很大,以紅茶和綠茶為主。在澤普等地農業區的農民園藝比較發達,夏秋季常常能吃到甜瓜、西瓜、葡萄、桃、杏等瓜果,冬季也常備有各種乾果待客。

日常飲品
  塔吉克族人的日常飲料是奶茶,塔吉克語稱之為“艾提幹恰伊”,是將少許紅茶或磚茶加水煮沸,然後加入適量已煮熟的新鮮奶子,攪拌而成。

節日食俗
  塔吉克族除了與宗教信仰有關的古爾邦節、肉孜節和巴拉提節外,民族傳統節日還有肖公巴哈爾節(春節)、鐵合木祖扎提斯節(播種節)和祖吾爾節(引水節)等。

肖公巴哈爾節(春節)
  “肖公巴哈爾”是塔吉克語“迎春”的意思。這一節日另一較為普遍的説法是“諾魯孜節”,意思是“新日”、“新年”或“新春”。節期在每年(公曆)3月,具體日期由該族宗教人士選定。這一節日還稱為“且得千德爾”,意思是“灑掃庭除”。節日當天的清晨,每家先讓一名男孩牽頭毛驢或一條牛進屋繞行一週,主人給驢喂塊饢,在它背上撒些面後牽出去。然後將挪在室外的所有物品搬回家中。

接着,人們在眾人推舉的“肖公”(率領一羣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領)帶領下,去各家拜年。進門便道“恭賀新年”,主人回答“但願如此”。接着將麪粉撒在“肖公”及來客的肩上,以示祝福,而後熱情地款待來客。按照習俗,先由肖公親手將饢分成塊狀,念一句“比斯米拉”(以安拉的名義),並吃一口,然後眾人一同進食。

婦女們節日在家中待客,孩子們同男子去拜年,姑娘、媳婦則攜帶節日油饢去給父母、親友拜年。各家還用麪粉做成面牛、面羊和麪犁等,餵給牲畜吃。直系親屬紛紛歡聚一堂。各村還舉行賽馬、刁羊、歌舞等活動。節期一般為兩天。

鐵合木祖瓦提斯節(播種節)
  節日這天,各家先要烤饢,還要做一種叫做“代力亞”的飯,是用碾碎煮熟的大麥和壓碎的乾酪混合在一起製成的。然後鄰里相互拜年,當前來拜節的人出門時,婦女跟隨其後出來灑水,以祈求豐收。人們象徵性地在口袋裝點種子,請富有農作經驗的老人向地裏撒種,撒種時要燒點煙火。

老人撒種時,其餘人都將衣襟寬寬地撩起,讓種子落進懷內,這些種子要帶回家去。然後請一位有福氣的老婆婆坐於地中間,一個人象徵地圍繞並翻挖土地。接着,人們相互發剩在口袋裏的種子,開渠把溪水引入農田。這時大人孩子互相都用手往身上潑些水,預祝豐收。

塔吉克族豐富的飲食文化 第2張

皮裏克節
  又叫“燈節”,在伊斯蘭教歷每年的8月14日到15日舉行,故又叫“八月節”。這是我國塔吉克族獨有的節日。節日前夕,家家户户用一種名叫”卡烏熱“的草的莖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放在羊油中浸泡製成許多羊油燭。節日的第一天,即8月14日傍晚,全家人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圍坐在土炕中心的細沙盤子周圍,家長按輩分、年齡逐一叫家人的名字,被叫到的人點兩支羊油燭插入沙土中,最後全家共同祈禱安拉賜福。

天黑後每家還在自家房頂上點一支大羊油燭,以此象徵光明、幸福。第二天,即8月15日中午,家長帶領家裏的男人們帶上羊油燭和食物到家族墓地掃墓,他們給每個墳墓點上兩支羊油燭,並唸經祈禱,隨後在此進餐,燈節儀式才告結束。

祖吾爾節
  “祖吾爾”在塔吉克語中是“引水”的意思,這個節日屬於農事節日。塔吉克人聚居的地區氣候寒冷,降水稀少,他們的農牧業無法依靠雨水來灌溉,只能在每年一度的早春,砸開冰塊,引水入渠,灌溉播種。引水入渠後,人們便不約而同地跪在地上共同祈禱,共同分食各自帶來的大型燒饢,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最後人們還要舉行叼羊、賽馬等傳統的遊藝活動,慶祝引水節。

塔吉克族的許多傳統節日,與當地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基本相同。敬客宰羊時,要把欲宰的羊牽到客人面前,請客人過目後再宰殺。進餐時,主人要先給客人呈上羊頭,客人要割下一塊肉把羊頭雙手奉還給主人。主人還要將一塊夾羊尾巴油的羊肝送給客人,表示對客人的敬重。

然後,主人要拿起一把割肉的刀子,刀柄向外送給客人,請一位客人分肉。客人往往相互誰讓或同請主人分肉,一般由有經驗的客人分肉,肉分得很均勻。食畢大家同時舉起雙手摸面,做“都瓦”(祈禱),最後由主人家裏的人收拾餐具,取走鋪在地毯上的“飯單”,大家才能起身離席。

節日裏塔吉克族牧民要進行刁羊比賽。兩支馬隊在各自隊員的配合下,把奪到的羊送到指定地點為勝。刁羊多在節日或喜慶集會時舉行,所用的山羊,由活動的操辦人準備,是一隻被宰殺的兩歲山羊,割去頭和蹄,紮緊食道,也有用羊皮代替的。若騎手持羊飛馳遠去,使其他騎手無力追上,他就算獲取了勝利。塔吉克人把刁羊看作祈求幸福的儀式,因此不允許傷害人和牲畜。

人生禮儀食俗
  塔吉克族人進餐時注重傳統的禮儀和習慣。進餐時很少説笑,以示對飯食的尊重。如有遠方貴客來臨,他們都要捧出民族風味的抓肉、牛奶煮米飯、牛奶煮烤餅、酥油麪醬以及清香四溢、碧綠透亮的杏子醬,竭誠待客。家中有羊者即宰羊招待,無羊的人家也以最好的飲食款待客人。宰羊待客時,主人先將羊牽至客前,請人過目,客人表示滿意,即行宰殺。進餐時,主人先向最尊貴的客人呈上羊頭,客人割下一塊肉,再把羊頭雙手送還主人。主人又夾一塊夾羊尾巴油的羊肝請客人吃。

然後主人拿起一把割肉的刀,刀柄向外,請一位客人接刀分肉。這時,客人往往互相推讓,或同請主人分肉。食畢,大家按照伊斯蘭教禮儀,同時捧起雙手做“都瓦”(祈禱)。然後主人取走飯布,這時大家方能起身。進餐的客人一般是男女分席,但進餐方式和食物相同。平時家庭進餐也是男女分座。

塔吉克族飯前飯後都要洗手。洗手時,主人執民族形式的銅壺給客人雙手澆水,客人自行搓洗,地上放一銅盆接水。洗過後,主人遞過乾淨的毛巾,讓客人擦手。平日家中的一日三餐和招待客人的宴席都由主婦負責管理。家中所有中青婦女都一起動手煮飯作菜。

塔吉克人對面粉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婚禮上主持人會向新郎的身上撒些麪粉,並由宗教人士將沾鹽的肉送給新郎、新娘各一塊,表示祝福。最後新郎新娘要同吃一些肉、饢,同喝一些水。在塔吉克族家庭裏,嬰兒出生是件大喜事,也要在嬰兒身上撒些麪粉,預祝嬰兒一生吉利。

飲食禁忌及習慣
  塔吉克族人民嚴格遵守伊斯蘭教飲食禁忌。由於尊奉伊斯瑪儀派的教規,塔吉克族不吃馬肉,不飲馬奶。到塔吉克人家作客不能騎馬穿過羊羣或者接近主人的羊圈,更不能用腳踢主人的羊,這樣做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不尊敬。